您所在的位置:自然科学

蜱虫

蜱(音pí)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蜱虫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个部份。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1对,从颚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块,位于螯肢腹面,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第4节短小,嵌出于第3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雄蜱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则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后缘形成不同花饰称为缘垛(festoon)。腹面有足4对,每足6节,即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基节上通常有距。足Ⅰ跗节背缘近端部具哈氏器(Haller s organ),有嗅觉功能,末端有爪1对及垫状爪间突1个。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对足基节的水平线上。肛门位于躯体的后部,常有肛沟。气门一对,位于足Ⅳ基节的后外侧,气门板宽阔。雄蜱腹面有几丁质板,其数目因蜱的属种而不同。
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卵。产卵后雌蜱即干死,雄蜱一生可交配数次。卵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约0.5~1mm,色淡黄至褐色,常堆集成团。在适宜条件下卵可在2~4周内孵出幼虫。幼虫形似若虫,但体小,有足3对,幼虫经1~4周蜕皮为若虫。硬蜱若虫只一期,软蜱若虫经过1~6期不等。若虫有足4对,无生殖孔。再到宿主身上吸血,落地后再经1~4周蜕皮而为成虫。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时间由2个月至3年不等;多数软蜱需半年至两年。硬蜱寿命自1个月到数十个月不等;软蜱的成虫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产卵,一般可活5、6年至数十年。
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栖息在荒漠地带的亚东璃眼蜱,多在地面活动,主动寻觅宿主;栖息在牲畜圈舍的蜱种,多在地面或爬上墙壁、木柱寻觅宿主。蜱的活动范围不大,一般为数十米。宿主的活动,特别是候鸟的季节迁移,对蜱类的散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其更换宿主的次数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单宿主蜱:发育各期都在一个宿主体上,雌虫饱血后落地产卵。如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②二宿主蜱:幼虫发育为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而成虫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寄生。如残缘璃眼蜱(Hyaloma detritum)。③三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在3个宿主体上寄生。如全沟硬蜱、草原革蜱。90%以上的硬蜱为三宿主蜱,蜱媒疾病的重要媒介大多是三宿主蜱。④多宿主蜱:幼虫、各龄若虫和成虫以及雌蜱每次产卵前都需寻找宿主寄生吸血,每次饱血后离去。吸血前大约绿豆粒大小;吸饱血后,可达大拇指大小。通常软蜱都属多宿主蜱。
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微小牛蜱多寄生于牛的颈部肉垂和乳房,次为肩胛部。波斯锐缘蜱多寄生在家禽翅下和腿腋部。
硬蜱多分布在开阔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半荒漠地带。而不同蜱种的分布又与气候、土壤、植被和宿主有关,如全沟蜱多见于高纬度针阔混交林带,草原革蜱则生活在半荒漠草原,而微小牛蜱分布于农耕地区,如大别山区见于牛身上的牛虱。在同一地带的不同蜱种,其适应的环境有所不同,如黑龙江林区的蜱类,全沟蜱多于针阔混交林带,而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则多见于林区的草甸。软蜱栖息隐蔽的场所,包括兽穴、鸟巢及人畜住处的缝隙里。
气温、湿度、土壤、光周期、植被、宿主等都可影响蜱类的季节消长及活动。在温暖地区多数种类的蜱在春、夏、秋季活动,如全沟硬蜱成虫活动期在4~8月,高峰在5~6月初,幼虫和若虫的活动季节较长,从早春4月持续至9~10月间,一般有两个高峰,主峰常在6~7月,次峰约在8~9月间。在炎热地区有些种类在秋、冬、春季活动,如残缘璃眼蜱。软蜱因多在宿主洞巢内,故终年都可活动。
蜱多数在栖息场所越冬,硬蜱可在动物的洞穴、土块、枯枝落叶层中或宿主体上越冬。软蜱主要在宿主住处附近越冬。越冬虫期因种类而异。有的各虫期均可越冬,如硬蜱属中的多数种类;有的以成虫越冬,如革蜱属中的所有种类;有的以若虫和成虫越冬,如血蜱属和软蜱中的一些种;有的以若虫越冬,如残缘璃眼蜱;有的以幼虫越冬,如微小牛蜱。
传染过程
蜱虫叮咬、传染的过程
蜱虫的个人防护和处理
一旦被蜱虫叮咬千万不可用手强拔 1.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会往身上钻,用头部钻入皮肤。2.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物质,再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处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某电视台曾播出有两例患者,其中一例是自行取出将头留在了皮肤,治好后全身瘫痪无力不能自行站立。
蜱虫普遍出现在山区有植物与动物的地方它就会出现,大别山境内安徽省金寨县也有同类的蜱虫,通常都是通过动物或者植物转移到人身上的,不一定每一种蜱虫都带有病原体。
小时候经常通过在家禽牛的身上发现,蜱虫在出生时特别小类似于指甲盖里面灰尘黑点一样。不是很容易发现据我个人了解,这种蜱虫通常情况下是不容易进入人身体里面的,都是通过皮肤接触、吸血、最终将身体内血吸满变成圆形后都会滚落到地上,这些血至少可以让蜱虫消化好几天,通过这样动物与人的接触就容易使蜱虫进入人体吸血,曾经在位于大别山区安徽省金寨县铁冲乡皂河村学生身上出现过,体形很小不容易被发现,这种蜱虫也会生存在植物叶子或者颈上通过人体腿部与植物的接触进入人体。通常被吸过血后人体会出现红斑、特别痒、时间久了人就会将患处抓破导致感染。
处理措施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在找不到酒精时可用罗浮山百草油、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找不到酒精可用罗浮山百草油,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注意千万不要在被咬时用水冲它)。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