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地球物理

荷兰科学家花费25万欧元打造“人造牛排”

一块近乎透明的人造牛排,筋络分明,在培养皿中颤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马克·波斯特博士正率领团队,为创造史上第一块“人造肉”而昼夜奋战。
人造的肉类并非真正产自动物的身体,但不同于模仿肉类的豆制品,它确实是货真价实的肉。波斯特利用干细胞离体培养技术来“制造”肌肉组织。他将取自动物体内的干细胞放入适宜的培养基内,得到健康生长的薄片状组织。将约3000张“肉片”叠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实验室制造的脂肪,就能做出一块人造牛排。波斯特介绍说,做成汉堡大小的第一块“人造肉”,需要25万欧元。
早在80余年前,科学家就已萌生制作“人造肉”的主意。但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实现。人造肉要想被视作真正的“肉”,有两道关卡要过:第一是生产过程必须高效,能比肩养殖猪牛羊的效率;第二是味道和口感必须与现有肉类一模一样。细胞自然生长看似是十分简单的过程,其实体内适宜的环境是很多系统共同发挥功效产生的结果,想要在体外重建这样的环境是极其困难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2030年,世界养殖业的肉类年产量将会从1997年-1999年的2.18亿吨增加到3.76亿吨。但与世界人口的增长量相比,这样的增幅显然是不够的。此外,养殖业也是众所周知的低效率产业。人们目前在使用50%耕地面积饲养牲畜,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却令人失望,每消耗100克植物蛋白,只能制造出15克可食用的肉类。而人造肉类的普及很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帮助人类节约数量庞大的资源。
尽管前景广阔,将人造肉类从实验室里端上餐桌仍然十分困难。不仅因为其成本高昂,更因为目前的成品根本就令人毫无食欲。人造肌肉组织中不含血液,呈白色。据一位大胆尝试的俄国记者说,味道也不怎么样。波斯特承认人造牛排还不够美味可口,但他确信,只要加入适量的种类合适的脂肪,再注入一些血液,让人造肉具有颜色和铁元素,便可以在外观和口感上与真肉相媲美。
今年10月,一位知名大厨将在全球媒体面前烹饪波斯特培育的“人造肉”。届时,一切谜团将会揭晓答案。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