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天文航天

科学家称科学终将解答宇宙 排除上帝的存在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科学可以说已经逐渐的减弱了人们对上帝信仰的传统理念。过去曾经看起来神秘的许多事情,比如人类的存在、地球孕育的完美生命、宇宙的运行方式等,现在都能够被生物学、天文学、物理学和其它的科学领域所解答。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位理论宇宙学者肖恩-卡罗尔称,尽管宇宙仍然存在未解之谜,但是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科学最终能够完全解答宇宙,这不关上帝什么事。
一位理论宇宙学者称,尽管宇宙仍然存在未解之谜但是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科学最终能够
完全解答宇宙,这完全不关上帝什么事(该图是行星状星云NGC7293)
卡罗尔争辩说,上帝的影响范围在现代社会已经彻底的收缩了,因为物理学和天文学已经扩大了它们解答宇宙起源和进化的能力。
 
时间的起点
大量的证据已经被收集到来支持宇宙论的大爆炸模型,也支持着宇宙经历137亿年的过程从一个灼热无限密实的状态膨胀到目前更冷、更广阔的状态的概念。宇宙学家目前为止能够模拟大爆炸10^-43秒后发生的事情,但是那一瞬间之前发生的事情仍然不清楚。一些神学者已经试图将大爆炸的那一瞬间等同于圣经和其它宗教经典中对于创造世界的描述。他们争辩说肯定是上帝引发了这一爆炸事件。
然而,在卡罗尔的观点中,宇宙学的进步最终将消除任何引起大爆炸的引发器。正如他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所解释的,现代物理学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来在单一的框架里构建一个有效描述整个宇宙的理论。这样的一个理论被称作“量子引力”,它将必然对大爆炸瞬间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解答。宇宙学者已经提出的一些量子引力理论的版本中预言大爆炸并非时间的起点,引用卡罗尔的话“大爆炸只是永恒宇宙的一个过渡阶段”。比如说,一个模型把宇宙比作一个气球,宇宙依靠自己的力量像气球一样反复的膨胀和收缩。
目前正被一些宇宙学家探索的其它量子引力理论的版本预言时间并非从大爆炸开始。但是这些理论同样也没有给上帝保留一个角色。它们不仅描述了大爆炸以来的宇宙进化,而且它们也解释了时间最初是如何开始的。同样的,这些量子引力理论仍然构建了完整、独立的宇宙历史描述。克罗尔写到:“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一个时间的开始,换句话说,在那一时刻需要有什么额外的东西来引发宇宙大爆炸。”
解释大爆炸的另一种方式就是现代的物理学理论,尽管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而且等待未来的实验验证,但是现代物理学理论被证实是有能力解答为什么大爆炸会发生,完全不需要超自然的引发。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亚历克斯-菲利普科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场会议上说到:“大爆炸可能是既存的物理学定律的结果,通过物理学定律你就能够了解宇宙。”
平行宇宙
但是对于上帝来说存在另外一种潜在的可能。物理学家已经注意到许多定义我们宇宙的物理常数,从电子的质量到暗物质的密度,都非常适合于生命的存活。如果稍稍改变其中的一个常数,那么这个宇宙就会变得无法识别。卡罗尔说到:“比如说,如果种子的质量比它的实际值稍微大一点(相对于质子的质量),那么氢气就不会融合成重氢,而且常见的恒星也会变得无法观察。”
神学家经常利用所谓的物理常数“微调”作为上帝一定已经参与其中的证据,就好像是上帝为我们挑选了这些物理常数。但是现代物理学以不同的方式解答了我们看似神奇的好运气。包括弦理论在内的一些量子引力理论预言赋予我们生命的宇宙仅仅是组成多元宇宙的众多宇宙之一。在这些无限的宇宙中,所有物理常数的完整值域都有代表性的,而且只有一些宇宙有拥有适合我们所认知的恒星、行星以及生命形成所需要的常量值。我们发现我们自己就在这样一个幸运的宇宙当中。
一些神学家作出反击,用上帝来解答我们宇宙赋予完美的生命比假定无限数量的宇宙存在要简单的多。对于他们卡罗尔反驳称多元宇宙并非是解答规则的一种复杂方式。相反,多元宇宙是我们最好也是最高雅理论的一种自然结果。他在报告中写到:“如果这些理论证实是正确的,无论你是否喜欢,一个多元宇宙都是存在的。”
原因是什么
上帝的另外一个角色就是宇宙存在的原因。虽然宇宙学家已经成功解答了宇宙如何开始,以及为什么宇宙适于生命,但是相对于一无所有为什么会存在某种事物的问题仍然存在。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上帝。根据卡罗尔所说,这种答案经不起推敲。他认为这样的问题没有答案。
卡罗尔写到,“大多数科学家都猜测寻找根本答案的研究最终会在一些世界终极理论中获得结果。”一个包含宇宙全部事物的完整科学理论并不需要额外的解释,而宇宙中的特殊事情则需要额外解答。卡罗尔争辩到,从其它任何科学理论的标准进行判断,“上帝假设”并不适合。但是他承认“上帝的想法除了那些科学理论之外有点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神秘事物的信仰充当了一种社会职责而且促使人们遵守规则。更进一步去,对于来世的信仰帮助人们避开了对于死亡的害怕。密歇根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丹尼尔-克鲁格去年告诉《生命科学》:“我们并不打算只处于理论物理学的水平。”大多数人关心的是“人类尺度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