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历史谜团

文革哪两家出版社成为知识分子“保护伞”?

商务吸收“靠边站”学者
1957年的“反右”,1966年的“文革”,两场政治运动剥夺了一大批学者和翻译家上讲台和从事研究的权利。这时候,担任出版任务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成了学者、翻译家的保护伞。
李霞介绍说:“当时主持商务工作的陈翰伯不仅将一些以前留学回来的、名校毕业但有历史问题或政治问题的人才搜罗进了编辑室,而且还邀请北大等高校和其他机构内的已经被‘靠边站’的专家学者如朱光潜、贺麟、王以铸等担任古典著作的翻译工作,使他们能够通过翻译继续进行学术活动,得以‘文’有所用。当时曾有段时期,在‘反资产阶级法权’的压力下,出版社被要求停止稿费制度。但陈翰伯仍然坚持要求编辑在稿费方面尽量按高档给名著译者开付稿酬。”
“文革”期间,一些译者因参与商务古典名著的翻译而受到冲击,增加了“罪名”,退回合理的预支稿费。这段时期,商务基本不能再出学术译著,一些专业老译者如蔡受百、于树生生活窘迫。商务为了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给他们每人每月预支稿酬50元,待以后能出版他们的译著时再从稿费中扣还。
李霞讲述了“文革”期间朱光潜先生翻译出版《美学》的故事。1958年时,朱光潜已经翻译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黑格尔《美学》的第一卷。之后因受“文革”干扰而中断,第二卷译稿在“抄家”时被抄走。到“文革”后期,朱先生在北大西语系打扫垃圾时,居然在一个角落的废纸堆里发现了被抄走的黑格尔《美学》第二卷译稿。故物重逢,感慨莫名。在朋友的帮助下,朱先生拿回译稿并进行秘密修改。1974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恢复业务活动,时任副总编的高崧提出了两个工作办法,一是将多卷本的书补缺,另一是人弃我取。在这一原则下,商务希望把朱光潜所译的黑格尔《美学》列入出版选题,于是派编辑陈兆福,经由看守朱先生的工宣队同意,去看望“反动学术权威”朱光潜。通过巧妙的周旋,终于避开了工宣队的监视,与朱先生洽谈《美学》出版事宜。
中华书局保护“牛鬼蛇神”
《二十四史》点校也是新中国最重要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而在整个政治运动风波中,同样因为这项出版工程的持续,让很多老学者依然能在政治风暴中能安心做一点学术工作。
据徐俊介绍,整理《二十四史》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8年至1963年,第二个阶段是从1963年至1966年,第三个阶段是1971年到1978年。1958年为了给1959年国庆献礼,中华书局要在1959年国庆前赶出《史记》点校,徐俊说:“1958年到1963年,这项工作主要由中华书局老编辑承担,这些人员都来自书局内部。到了1963年,眼看做不出来,中华书局向中宣部申请,调各地的老先生到北京点,各地老先生就集中到了北京。”那个时候,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都在翠微路,中华和商务的那些老先生都在翠微路点校、翻译、编辑。
一直到1966年,所有这些人员都解散去了咸宁干校。“但到了1971年,老先生们又得到指示重新回到北京,他们就陆陆续续从咸宁干校回到王府井大街36号的中华,当时的中华在文联大楼。”徐俊说,“在当时那个政治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他们也很愿意离开学习政治任务的环境,集中在这里点古书,所以很多老先生都在中华这里点古书十年十二年,比如启功先生。那个时候的中华保护了一大批老先生,对他们关怀备至,这也是组织上的要求。哪位老先生要看牙,哪位老先生家里要添置蚊帐什么都会有记录。”“那个时候的中华,保护了一大批这样子的‘牛鬼蛇神’。”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