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历史谜团

揭秘:杀手邓玘奉命刺杀张献忠为何刀下留情

崇祯年间,朱明王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社会矛盾总爆发的时刻,北有清军日益频繁和凶狠的南下侵掠,腹心地带的陕西、河南又有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腹背受敌的朱明王朝,急于将农民起义镇压下去,可以说已到了机关算尽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朝廷除了增派官兵疯狂镇压起义军以外,还派出一些身手了得的骁勇之将行刺义军领袖。
义军张献忠部驻扎襄阳的时候,朝廷便派了一个名叫邓玘的巴县(今重庆主城)人前去刺杀张献忠。
邓玘时任右都督,是一员深受朝廷信用的猛将。当其接受命令之后,他便乔装打扮成义军模样,混进了张献忠的军营。他先混入厕所,用起义军的暗语向前来如厕的义军探得张献忠正在中军帐中饮酒看戏,便径直来到张献忠面前。不过,接下来的一幕却颇具戏剧性:
邓玘并没有乘其不备刺杀张献忠,而是自报家门,说道:“本官姓邓,名玘,奉朝廷之命前来取你首级。但念你我本是同命之人,不忍杀你,不过刀要见血,方可回朝复命。对不起了!”说时迟,那时快,邓玘手起刀落,便在张献忠脸上划了一道口子。趁张献忠左右诸将尚未回过神来,邓玘双手抱拳,说了声“后会有期”便扬长而去了。
作为朝廷命官,且身居显位,又深得朝廷信用,邓玘为什么会在有机会刺杀张献忠的时候手下留情呢?这的确令人费解。
不过,如果了解了邓玘的身世,我们或许能够从中寻出一些消息来。其实,邓玘出身十分寒微,他曾经做过巴县知县的轿夫,因为一次脚下打滑,便受到四十大板的严厉责罚,这大概就是他为什么会认定自己和张献忠“本是同命之人”,因而对农民起义内心认同、对刺杀义军领袖认为是不义之举的原因所在吧!而他走上仕途,完全是一种受辱后的发愤。当他辞掉轿夫的差事后,便流浪到了蛮荒之地的贵州,最初投身在总兵鲁饮门下做了一名亲兵,因为战功卓著才擢升为都司,后来又屡因战功升为副总兵、总兵、右都督。由于他的骁勇和战绩,赢得了朝廷的信任,以至朝廷曾命他驻守遵化,拱卫京师。这一切都让他对朝廷感恩戴德,所以当其接受刺杀张献忠的命令之后,便义无反顾以身犯险慨然赴命,因为他认为这是他的本分,是为朝廷尽忠。正因为他希望做到忠、义两全,所以才上演了前面所说的那一幕。
事实上,张献忠对他的不杀之恩也是铭记在心的。当张献忠进入四川占领重庆之后,访得邓玘已经去世,便特地前往白市驿邓玘墓前祭拜。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