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地球物理

干细胞人造肉好吃吗?

据报道,荷兰一位生物学教授在实验室通过干细胞研制人造肉,希望通过这种在动物体外培植的方式生产牛肉,以解决人类对肉类的需求。那么——干细胞人造肉好吃吗?
2011年10月,世界人口突破70亿。而据联合国人口司预测,下一个标志性的时间是2025年,届时世界人口将达80亿,到2050年将达到93亿。
与之相应的,全球肉类消费也在显著增长。
据报道的《肉食动物的王者:世界各国肉类消费之比较》:“50年前全球消费量只有0.7亿吨,但到2007年——我们能获得可比数据的最近年份——这一数字增长到2.68亿吨。同样,人均食肉量已从1961年的22千克增加到2007年的40千克。”
世界人口激增和全球肉食消费需求的增长,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瑞典林科平斯大学生物伦理学专家斯特兰·韦林说,常规肉类生产效率低下。牲畜每吃掉100公斤植物蛋白,才能长出15公斤肉。
人口激增,特别是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需求不断上升,人类开拓食物供应渠道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喂成干细胞肉条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生物学教授马克·波斯特在实验室通过干细胞研制人造肉,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在动物体外培植的方式生产牛肉,以解决人类对肉类的需求和由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国内知名专家、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周广东教授介绍说:“波斯特教授是通过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技术在实验室里制造人造牛肉。”
所谓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是从动物体内取出细胞或者组织,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在无菌、适温和丰富的营养条件下,使离体细胞或者组织生存、生长并维持结构和功能的一门技术。
周广东说:“波斯特教授就是从牛的身上提取细胞组织,然后把里面的细胞分离出来,放在营养液里培育。细胞就会吸收这些营养液中的营养,慢慢地生长分化。开始时,不会有很多细胞,然后会分化出很多,然后再变成细胞组织,形成人造肉。”
波斯特制造人造肉所运用的细胞组织的人工培育的技术,目前已经成熟,并早已得到了很多专家的验证和认同,已经成为组织工程的一个核心技术,在医学上应用得也较多。
安全但口味不佳
周广东解释说:“为增加利润,不少家畜养殖场给牲畜大量喂食生长激素和抗生素,这给消费者健康带来隐患。但这种人造肉,是通过在动物体外培育细胞,使之繁殖分化而生产的,所以它类似于天然牛肉。同时,因为在培植过程中,可以保证绝对干净,从根本上杜绝疯牛病以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而且还可以加入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例如大多数肉里含有过多的Omega6脂肪酸,食用过多会导致健康问题,而人造肉可以用没有危害的Omega3脂肪酸代替。”
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永康教授认为,人造牛肉的口味肯定不如天然牛肉。他解释到,天然牛肉的肌肉细胞的生长有一个系统组织,包括神经、血液,甚至是肉牛的运动等等,而这些都是体外培育的细胞无法得到的,细胞的代谢、自我修复功能等等都会受到影响,“口味当然不如天然牛肉。”
离百姓餐桌还很远
波斯特制造的人造牛肉,能不能在市场上流行起来,而最终这种人造肉能不能走向大众的餐桌?
周广东认为,波斯特教授的实验,只是证明“人造肉”这一概念可行,但是到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生产人造肉的成熟条件。在体外培养细胞必须能够维持和模拟细胞在体内生存的良好环境和物质代谢过程,为此必须提供必需的营养、适宜的pH、严格的无菌条件、渗透压、培养器皿、温度和二氧化碳等条件,而肌肉细胞本身的增值能力有限,那么就使得生产的牛肉成本非常高,每公斤“人造肉”的生产成本约为1万美元,相当于市面上普通肉类价格的1000倍以上。
荷兰科学家推出的人造肉汉堡,虽说外观、口味和麦当劳的汉堡很接近,但目前单个价格超过200万元人民币,如此高的造价,实在难以惠及大众。周广东补充说,如果经济和技术水平提升,在未来技术成熟条件下投入大批量生产,那么人造肉也要至少50或100年时间,才能成为大众食物。
而罗永康则认为,荷兰科学家生产人造肉,是一个科学噱头,首先这种人造肉很难大规模生产,其次生产成本非常高,普通民众消费不起。而如果说未来经济、技术发展,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那么人们也不会去吃这种人造肉,因为此时畜牧业生产技术也会有相应的提升和发展,那么50年后,人们会更愿意买阿根廷优质的牛肉,而不是这种人造肉。
但罗永康也说到,这种“人造肉”将为远征月球和火星的梦想提供重要的生存手段,在太空内,他们可以通过携带细胞进行体外培育,这样可以满足对肉食的需求。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