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生命医学

“一夫多妻”导致男性寿命更短更早逝

据报道,伦敦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外事部主任罗格·海菲尔德称,一项对一系列生物寿命进行的研究提供了有关史前生活方式的新见解。根据这项研究,女性寿命比男性普遍长5年,原因不仅在于性别差异,还主要在于石器时代一雄多雌的交配习惯和较为暴力的环境。男性平均寿命大约为75岁,而女性则为80岁,科学家一直试图解释这其中的差异。
根据这项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科学会议录》上的研究,可能的原因是史前雄性祖先一直保持一雄多雌的交配习惯,并逼迫女性生殖:因为雄性生活更加肮脏、野蛮和短暂,进化力量的重心在于使得雄性变得更高大更强壮,而非更长寿。
这项研究是由英国剑桥大学动物学家蒂姆·克拉顿·布罗克教授和印度班加罗尔生态研究中心的卡维塔·艾斯瓦拉博士共同进行的。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很多生物中,包括红鹿、草原狗、狮子、狒狒、鹅、猫鼬、野狗、海狸和其它生活在一夫多妻动物社会里的生物,雄性和雌性的寿命存在差异。
在这样的动物社会里,雄性生物会保护自己的雌性生物不被其它竞争对手抢走,直到他们的地位倒塌,雄性因此衰老的更快寿命也更短。雄性生物比雌性衰老的更快、更早逝也提供了有关石器时期人类社会的一些信息。
克拉顿·布罗克教授说道:“男性和女性在寿命方面存在性别差异表明我们的祖先并非一夫一妻制。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雄性个体会守护很多雌性个体。这意味着雄性之间为了争夺多个配偶存在激烈的竞争。如果一名成功的雄性个体守护了10名雌性个体,这意味着9名雄性个体被排挤了。它们随时都在伺机等待推翻这名成功的雄性个体。”
克拉顿·布罗克教授又说道:“因此,在一夫多妻制社会里,雄性个体有效的繁殖寿命比雌性个体要短的多——因为雄性个体所处的高位很可能会被其它竞争者推翻。一夫多妻制存在双重效应,其中之一是,雄性个体通过斗争获取地位,这导致它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具侵略性,这也与它们较高的死亡率有关。另一方面,由于雄性较短的有效繁殖寿命,雄性选择延长寿命也较困难从而导致它们衰老的更快死亡的也更早。”
不仅仅是寿命长短问题,体型大小的差异也揭示了人类古代祖先一夫多妻制的滑稽性。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例如长臂猿,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体型大小相同,或者雌性个体略微大一点,但雄性个体的重量大约比雌性个体重10%,这暗示着我们人类祖先曾经历过一夫多妻制的过去。
一夫多妻制物种的进化也支持了雄性强壮个体才能赢得争夺多个配偶的竞争观点,但它同时也要付出代价。
克拉顿·布罗克教授说道:“这个效应普遍适用。你仔细想想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室,国王的寿命往往不及皇后。”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