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地球物理

石墨烯正改变未来 应用几乎有无限可能

日前有消息称,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石墨烯为基础的微型超级电容器,能在数秒内为手机甚至汽车充电;国内某上市公司也正在申请石墨烯电池专利。受这些消息影响,石墨烯概念股近日表现活跃。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仅仅6年之后,两人便因此共同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个成果从完成到获诺奖,仅仅间隔6年时间,绝对十分罕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工作的受关注程度。
的确,石墨烯出现以来,科学家们很快就发现了这种材料拥有的各种各样神奇性质,各方面对它的研发投入了极大兴趣。有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
只有一层碳原子厚
“二维结构”从想象变成现实
我们所有人对“石墨”都不陌生, 因为铅笔的笔芯就是由它和粘土混合而成的。
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发现石墨的结构是层状的,每一层的碳原子都排列成紧密的蜂窝状六边形网格,而层与层之间的距离则比较大,层间作用力较弱,很容易互相剥离,形成薄薄的石墨片。铅笔之所以在纸上轻轻一划就会留下痕迹,正是这种松散堆砌的结果。
很早以前就有人想到,如果将石墨一层层剥离,最后能不能得到只由单层原子组成的“二维”石墨片?1987年,有人正式给这种理想中的“二维”石墨片取了个名字,就叫石墨烯。
这几乎是只能在教科书的物理作业中出现的“理想状态”。直到21世纪初,人们所达到的最好业绩——即最薄的石墨片——也只到几十层原子的水平。
更糟糕的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俄国物理学家朗道等人就已证明,二维材料的热运动涨落会破坏自身的结构。实验上制备石墨烯的种种失败尝试似乎也在佐证着这一结论,比如石墨层越薄,就越容易卷曲成球状或柱状,而无法维持平面结构。因此,制备石墨烯曾被很多人认为是注定无法成功的事情。
而海姆和诺沃肖洛夫团队偶然发现了一种十分简单的方法:他们用透明胶带粘住石墨层的两个面,然后撕开,使之分为两片。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就可以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而其中部分样品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他们制得了石墨烯。
听上去轻而易举,但其中真正实现还是要克服很多困难,是外行人难以理解的。海姆实验组制备石墨烯前后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而制备出的石墨烯只有几平方微米,要用高倍显微镜才能观测到。
从狭义上来说,石墨烯指单层的石墨;从广义上来说,层数小于10层的石墨都可称为石墨烯。近年来,被它的诱人应用前景所吸引,各方面投入了很大人力物力,研发大规模工业制备石墨烯的方法,目前已经开辟了多种途径,大致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也获得了很多重要突破,然而这仍然是十分困难的工作,从石墨烯的市场价格也可见一斑:如此便宜随处可见的石墨,制成石墨烯后,价格就十倍于黄金。
力学强度最大电子传输最快
神奇特性可颠覆日常经验
原本似乎只能在想像中存在的“二维”石墨烯,一旦真的被制取出来以后,它的种种神奇性质,足可以颠覆我们过去的很多日常经验。
从力学性质上说,石墨烯中各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非常柔韧,当施加外部机械力时,碳原子面就弯曲变形,从而使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也就保持了结构稳定。科学家已经证实了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强度最高的材料,比钻石还坚硬,是世界上最好的钢铁强度的100多倍。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发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曾这样比喻:“利用单层石墨烯制作的吊床可以承载一只4千克的兔子”。有人这样引申说,由于石墨烯厚度只有单层原子,透光率高达97.7%,因此如果真有那样的吊床,它不仅对于肉眼,甚至对于很多仪器来说都是不可见的,我们看到的将是一只悬停在半空中的兔子。还有估算显示,如果重叠石墨烯薄片,使其厚度与食品保鲜膜相同的话,便可承载2吨重的汽车。
从热电性质上来说,在石墨烯的“二维世界”里,电子运动具有很奇特的性质,即电子的质量仿佛是不存在的,其传导速度可达光速的1/300,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加上石墨烯结构在常温下的高度完美性,使得电子的传输及对外场的反应都超级迅速,这使得石墨烯具有超常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且更重要的是,石墨烯还可以用来制作晶体管,由于石墨烯结构的高度稳定性,这种晶体管在接近单个原子的线度上依然能稳定地工作。很多人相信,石墨烯将会成为硅的接班人,引领技术领域一个新的微缩时代的来临。
石墨烯除了具有超高的强度和韧性外,还有不透水、不透气以及抵御强酸、强碱的能力,这使它有可能成为制作保护膜的理想材料。而石墨烯既能导电又高度透明的特点,则使它有可能在制作液晶显示屏、触摸显示屏、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大显身手。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