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天文航天

变星

变星由于内在的物理原因或外界的几何原因而发生亮度变化的恒星。有些恒星虽然亮度没有变化,但其他物理性质有变化的或光学波段以外的电磁辐射有变化的也归入变星之列,如光谱变星、磁变星、红外变星、X射线新星等。
变星
变星命名法由阿格兰德于1844年创立,每一星座内的变星,按发现的先后,在星座后用R—Z记名。按照亮度和光谱变化的不同,现在把变星分为几何变星、脉动变星和爆发变星三大类。在三个大类以下,又可再分为若干次型。脉动变星和爆发变星是物理变星,都属于不稳定恒星。
有些恒星的亮度变化肉眼就能发现,但大多数变星必须用一定的仪器、一定的观测技术才能发现。照相测光和光电测光技术的应用,使变星数目迅猛增加,1985年开始陆续出版的第4版《变星总表》已收集了到1982年为止发现和命名的28450颗变星和变光体。分光技术提供了变星物理性质的重要信息,不仅为发现变星,也为研究变化的原因提供了条件。但在已知变星中,做过光谱观测的仅占25%左右。
变星按其光变原因,可以分成内因变星和外因变星。前者的光变是光度的真实变化,光谱和半径也在变,又称物理变星;而后者的光度、光谱和半径不变,它们是双星,光变的原因是由于轨道运动中子星的相互掩食(称食双星或食变星)或椭球效应,外因变星又称为几何变星或光学变星。内因变星占变星总数的80%,又可分为脉动和爆发性质迥异的两大类。脉动变星占内因变星的90%,光变是由星体脉动引起的;爆发变星的光变是由一次或多次周期性爆发引起的。脉动变星和爆发变星又可以分成若干次型。变星的分类法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逐渐改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双星不仅是几何变星,也是物理变星。
变星种类繁多,涉及恒星演化的各个阶段,变星的研究必然促进恒星理论的发展;食变星为确定恒星的质量、大小等物理量提供了难得的机会;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为宇宙尺度提供了基本校准,新星、超新星的极大亮度可作为粗略的距离指针;变星分属于中介星族Ⅰ、旋臂星族、盘星族、中介星族Ⅱ和晕星族五种不同空间结构次系,对银河系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长蛇座
下一篇:巨蛇座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