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环境保护

气候变暖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带来沉重负担

据报道,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至2℃,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这可能影响到三峡、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同时,长江河口城市上海也将变得更加脆弱,急需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强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急体系建设。
气候变暖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负担
11月10日,气候问题专家在《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报告首发式上做出上述判断,阐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和建议。
此研究报告由国际环保组织WWF、中科院、国家气象局和复旦大学等机构历时两年完成,是国内外首例以大流域尺度进行气候变化脆弱性和适应性研究的成果。
未来长江流域变暖变干趋势会更明显,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在变暖的过程中,又存在突然变冷的不确定性。这对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带来很大挑战。
报告指出,长江流域未来气候有持续变暖变干的趋势,而降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这与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有关;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但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大。
根据长江流域内147个气象站点资料显示,仅20世纪90年代气温平均就增加0.33℃,而2001—2005年急剧平均升温0.71℃。
长江流域的季风特点决定了该区域极易受极端气候的影响: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而未来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为此,三峡工程放缓正在进行的175米实验性蓄水进度,改而加大泄流量,以缓解中下游旱情。与会专家认为,这是干旱影响了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转。
因此报告建议,长江流域内重大工程的规划和管理应该考虑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报告举例说,应该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否会因为气候变化而加大南北同枯的概率”问题考虑在内。因为随着气候变暖,长江源区冰川将继续退缩,冻土消融加快,虽然短期内有利于水资源的增加,但长期将会严重减少上游水资源的供应量,使源区生态系统向旱化和沙化方向发展。
报告也指出,河口城市上海市受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和长江中、上游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会加剧该区域的脆弱程度。
上海城区在近50年气温上升了2.35℃,气温变化倾向率是全国同期升温幅度的两倍之多,是全球近50年增温幅度的近4倍。
近30年来,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15mm,高于全国沿海平均的90mm,到2050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将比1990年上升18cm,加之地面沉降,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更大。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水倒灌,咸潮入侵的频率在过去几年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对上海饮水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上海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有增加的趋势:上海近50年降水灾害概率为21.1%,比前50年上升了5.3个百分点;极端最高气温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上升,尤其是在2003出现了39.6℃的极端高温;气温、降水和气流的变化加剧了风暴潮产生的可能性,同时风暴潮产生的损失也随之加大。
随着未来海平面的上升,上海海岸区域将遭受洪水泛滥、湿地丧失、海水侵入淡水水源地等事件,盐水入侵会造成生物生境的改变,降低生物多样性,同时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海岸滩涂的损失还将导致护岸工程安全系数的下降,增加维护成本。
中科院科学家徐明表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应该首先采取无悔的策略,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前提下,尽量采取那些考虑了气候变化因素的措施,做到无论未来气候变化与否或怎么变化,都不后悔。如果我们现在就采取气候适应性措施,就不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