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环境保护

中国水环境病入膏肓 黄河水质近十年急剧下降

继陕西凤翔、福建上杭后,河南济源再一次成为重金属铅污染的受灾区,济源千名儿童血铅严重超标。一次次的水污染事件污染的不仅仅是水,更吞噬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中国水环境病入膏肓
不久前,环保部发布了2008年度中国重点流域水质监测结果:70%达标,40%规划治污项目完成。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敏表示:“我国的7大水系中只有长江和珠江80%断面达到地表水Ⅰ~Ⅲ类标准,黄河有60%达到上述标准,而其他河流只有30%左右的断面达到标准,然而就是这些数字的取得也是经过了几年严格监控的结果。”
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黄河在近10年来水质急剧下降。粗放型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大量增加,黄河已经难负重荷,断流事件时有发生。据2008年环保部的环境公报显示:黄河水系为中度污染,尤其是黄河的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奔流到海不复还”的黄河“血液”已经不仅仅是裹挟着泥沙的水,海量的散发着刺鼻腥臭的各种废水成为其难以去除的“血液毒素”。
与黄河相比,长江的水质在环保部2008年的报告中显得要“干净”很多:长江干流整体水质为优,支流水质整体良好,然而在苏、皖两省的交接断面水质仍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长江流域一些珍稀的鱼类已经难觅踪影,幸存的珍稀鱼类数量也急剧下降,濒临灭绝。
在中国的大江大河受到污染的同时,与其同吞吐的湖泊很难做到独善其身。据1981~1985年的调查与统计,我国大于1km2 的湖泊有2305个,湖泊总面积为71787km2,总蓄水量7088×108m3。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趋势迅猛,70年代富营养化主要发生在城市小型湖泊,到2000年以后,我国的大中型湖泊开始出现富营养现象,到目前为止,我国出现富营养化的湖泊面积达8700 km2,形势堪忧。
“海纳百川”在水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的今天,已经变成了“海纳百污”。环保部海洋环境公报显示,在经济发达和人口密度大的近海海域杭州湾,劣四类水质高达100%;曾经是中国“海上粮仓”的东海,近海海域为中度污染,赤潮频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水生态的污染已经蔓延到中国7大水系的各个角落,清澈、洁净的自然之水已经成为遥远而模糊的回忆。
中国的水环境整体恶化的状况近年来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接连不断的水污染事件挑动着人们脆弱的神经。
如今,国内成百上千个环境监测实验室和水质检测中心都装备了安捷伦从气质联用仪到ICP-MS,液/质联用仪等在内的先进仪器,这让“中国环保系统的老兵”牟一萍感慨不已。
然而即使达到了现今的水质安全的标准也不能代表水生态的安全。2009年8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二恶英大会上,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研究员表示,对于一些传统的持久性有机物如滴滴涕、二恶英等,人们已经意识到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但对一些新型化合物如溴代联苯醚和全氟类化合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中国并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生态环境中心的杨敏研究员也认为,目前我国的河流比较关注的是COD、氨氮等指标;湖泊主要关注营养元素氮、磷,今后应该更需要关注由于人工化学品的大量使用而导致的生态危害问题。
工业和城镇居民生产和生活废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水环境的几大“毒瘤”。“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在中国被重蹈。
已经污染的河流和湖泊治理资金耗费巨大,收效甚微。以太湖为例,早在1995年太湖就被列为“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重点,国务院要求在1998年底之前实现所有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规定。1999年1月1日零时,当地政府宣布排放基本达标,然而次年7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前期治理陷入尴尬的境地。
“预防是拯救中国水环境的关键,如果能够及时预防也不至于出现云南的砷污染事件。”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认为管理体制的缺失是目前治水“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
一些国家层面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体制不够完善,以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如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河流水质标准与湖泊水质标准之间存在明显区别,这些都值得反思。
最好的情况是“企业通过采用先进工艺减少排污,要求企业达标排放;建立污水处理厂,使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构筑生态工程措施,把污染物拦截在岸上”。
恢复碧水蓝天,让百姓喝上“放心水”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