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历史谜团

紫禁城内秘档:“八千麻袋档案”谜团

北京的紫禁城,以她金碧辉煌的古代宫殿和90余万件珍贵文物而著称于世。清朝有10位皇帝在这里度过他们的统治生涯,268年的清王朝,给人们留下了多少扑朔迷离的故事和挥之不去的惆怅。
八千麻袋档案
现代人在这里流连忘返,他们或惊讶、或感叹、或沉思……仿佛在翻阅一本神奇而又无法读完的大书。经历了明清两朝五百多年沧桑的皇宫,在世人的注目中沉默不语。
谁能告诉我们,长期隐藏在这里的无数光荣与梦想、无数悲哀与耻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恰好是解读这座皇城历史最权威的词典。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坐落在故宫的西侧。这里珍藏着记录清王朝真实面目的大内秘档。可是,很少有人把目光投向红墙内的这个角落,因为它并不在故宫的游览开放路线之中。但是,有幸走进这幢大楼的人,几乎无一不因这巨大的发现而目瞪口呆。
这里的历史档案,作为清王朝重要的政治资源,一直深藏于内廷秘府。当时,别说普通百姓,就是贵为九卿的大员,大多也一辈子没有看到过秘档。
清朝灭亡以后,安放档案的内阁大库由于年久失修,档案都暴露在外面。这些档案有的流散出去,有的因日晒雨淋生了霉斑。
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曾经把清宫的部分档案装了八千麻袋,共7.5万公斤,卖给了造纸厂作为造纸原料。幸亏有识之士及时得知这一消息,到造纸厂把这些秘档抢救了下来。
这件事,就是有名的“八千麻袋”事件。当时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把这八千麻袋的清宫档案和安阳殷墟甲骨文、西域木简、敦煌汉唐写经一起,并称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四大发现”。
1924年11月,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国民党将领冯玉祥驱逐出宫。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点登记清宫的财产和文物。至此,以清内阁大库和宫中各处档案为主的大批珍贵清代官方档案陆续被发现,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下设文献部管理这部分档案,后更名为文献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故宫博物院历史档案馆,1955年,这部分档案划归国家档案局管理,1980年改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在档案馆简朴的大楼里,收藏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268年间的秘密档案,共一千多万件。假如一个人每件档案看一分钟,每天连续不断看8小时,那么全部看完需要60年时间。
在这些档案里,有记录了十多万皇室成员生卒年代的皇室族谱,有无数件皇帝的指令和批示,有十多万件历代大案要案、冤案、疑案的卷宗,有皇帝传位的绝密遗谕,有记载着皇帝的饮食起居、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每日膳食、医疗病历的档簿,以及丧权辱国条约签订过程的原始记录等等。
这里有清朝最早的一种档案,刻有满文的木简。现在这种木简仅存26块,清朝初时,由于战事频繁,又地处关外,纸张极其稀少,于是满族人想到用木简记事。
档案中的满文木牌是传递作战消息的,上面记载了清朝太宗皇太极的弟弟武英郡王阿济格等将领,在与明军作战时追杀敌军的情况。
满文是满族人借鉴蒙古文创立的一种拼音文字,入关后又进行了改进。作为清代官方文字之一的满文,皇帝和满族官员必须掌握。现在清代档案中,约有200多万件是用满文或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
现在一般满族人都不会讲满语了,满文成了只有专家才能认识的文字。在那些普通人看不懂的满文档案里,也许还隐藏着更多的秘密。
档案馆中有一个库房叫舆图库。今天,收藏在这里的明清时期各类古图近万幅,很多都是稀世珍品,《金沙江上下两游图》是现存最长的古代图卷,全长77.4米。这幅图卷画的是金沙江上下游的水利图,江中各滩的距离、沿江集市村镇等都标得清清楚楚。
康熙十三年和乾隆二十五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和法国传教士蒋友仁分别绘制过一幅《坤舆全图》,也是稀世珍品。
在康熙要求下,中外科学家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珍贵的《皇舆全览图》。这是我国第一套用近代科学方法实地测量绘制的全国地图,这套图共有15幅,是清代中后期绘制全国地图的蓝本,也是后来欧洲绘制亚洲国家和中国地图的基本依据。
在《皇舆全览图》基础上,雍正、乾隆时期分别绘制的《十排图》和《十三排图》,扩大了测量范围。《十三排图》实际上是18世纪最先进的亚洲地图。
乾隆十五年绘制成的《京城全图》,是我国现存古代城市地图中最大、内容最详细、绘制最精细的一幅,绘有内城九门、外城七门、98条街道、779条胡同、2000多个景观地名。
可惜,这些珍贵的地图却被康熙、乾隆的后代束之高阁。就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国人打进中国时,道光皇帝和群臣竟然不知道英国在什么地方。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有那么多地图可以找出来看看。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