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天文航天

行星状星云的物理特性

行星状星云
大小
行星状星云典型的大小约为一光年,并包含极端稀薄的气体,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一千颗粒子,仅仅是地球大气层密度的百亿兆(1024)分之一。年轻的行星状星云密度会比较高,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十万颗粒子。云气成长时,他们的膨胀将导至密度的下降。
温度
来自恒星中心的辐射能将云气加热至10,000K。与直观不同的是,离中心越远的云气温度越高,这是因为能量越高的光子越不易被吸收。所以,能量较低的光子会先被吸收,而能抵达外围的几乎都是能量较高的光子,而能量越高的光子,能让气体的温度越高。
结构
星云也可以用物质边界或辐射边界来描述,依据这种违反直观的术语,前者在云气中没有足够的物质来吸收来自恒星辐射的紫外线光子,而能看见的都是充满离子的部份;后者则是没有足够的来自中心恒星的紫外线光子,让包围着恒星扩散的前缘被游离,于是在其外的气体便成为中性的原子。   
因为在行星状星云中的气体都是游离的等离子,磁场的作用便影响重大,会使等离子和纤维结构变得不稳定。
数量及分布
在我们银河系二千亿颗的恒星中,已知大约有1,500个行星状星云存在其间。由于生命期与恒星的寿命相比是非常的短暂,因此非常稀有。被发现的行星状星云都分布在银河的平面上,并大量集中在银河中心的附近。在星团中被发现的数量很少,只有一、两个被知道的例子。   
形态
一般而言,行星状星云是对称且几乎是球形的,但是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非常复杂的形式。大约有10%的行星状星云有强大的偶极性,和少数的有不对称性,甚至有一个是长方形的。各种不同形状的成因还没有被完全了解,但有可能是中心恒星是双星所造成的重力交互作用。另一种可能则是行星扰乱了恒星形成星云时的物质喷流。在2005年1月,天文学家宣布在二个行星状星云中心的恒星探测到了磁场,并且假设这些磁场能部份或完全的解释她们特殊的形状。
行星状星云
 
 

下一篇:中子星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