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考古发现

元上都遗址考古发掘结束 大量珍贵文物出土

今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历时50天,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并取得重大收获。
在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着深入发掘元上都遗址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重任。
自1990年开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元上都周围的砧子山元代墓地、一棵树元代墓地、卧牛石元代墓地、羊群庙元代祭祀遗址和墓地以及元上都城址多处地点进行了12次的考古发掘,并在元上都遗址进行了2次大规模的考古勘测,对地下文物进行了全方位的勘探,勘测总面积达540万平方米,为元上都遗址的考古学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4支考古队开展了对元上都明德门、御天门、大安阁和穆清阁等4处遗址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4000平方米。目前,4处地点的考古发掘工作已圆满结束并取得了较大成果。
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为数较多的珍贵文物,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龙纹角柱、花纹柱础及各种质地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的出土,为论证元上都遗址突出的普遍价值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其中,明德门的考古发掘,完整地揭露出元代城门形制与构造,对研究元代城门建造特点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例证,对断定元上都遗址的建造和延续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大安阁与御天门遗址的全面揭露与发掘,为两处遗址的断代、形制与特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穆清阁西殿与东殿的揭露,为研究元代早期建筑与特点提供了实物明证。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王仁旺介绍说:“通过这次的考古发掘,弥补了前几次发掘中没有清理到的现场,更有利于展示遗迹的全貌以及它的建筑特点;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元代城址建筑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历经十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为研究元上都遗址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社会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元上都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大量的实物和数据资料,对蒙元历史文化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