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物质的初期发展

物质的实在性与物质的固体性

物质的实在性
说到物质,说到实在性,感觉是在探讨哲学问题似的,其实不然,以我们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来说,它可以辨明很多事物,再加之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帮助,我们的眼睛一下子就成了千里眼,我们发现:我们所看到的不光是一个个的、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或微观或宏观的“自然之物”,这些物质具有质量、体积、形状和结构,我们称之为物质或物体的四大基本表征,它们还具有温度、亮度、色相和味道,我们称之为物质和物体的四大基本表现,因此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
事实和实验表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自然之物”都是由一个个质量、体积极其微小的各种物质或物体所构成的,所以,现实中的物质以我们观察能力而言,都是以构建物体的形态存在的,所有的物体都远远大于构成它们的物质,是由一个个的物质互相零距离接触的,该聚合物的质量与体积就会越大,反之则小。
当一个物体吸收了小质量、小体积的物质时,体积并没有变大,则说明该物体内部则具有可以容纳它们的空间,使该物体才会在吸收它们后质量变大,体积不变,所以,这表明了该物体具有可以容纳另一个较小物质或物体的内空间结构。当一个物质或物体不能容纳其它物质或物体时,表明这个物质或物体为“完全密实的实体物质”。所以说物质是以实体形式的方式存在的。
物质是实际存在的,那么物质就具有了实在性。
如果物质不为实体的,那么这个宇宙将不再有物质发展,物质的发展模式也不会再为聚合表现,因为物质不断被吞噬,则会形成“黑洞”现象,而不再聚合物诞生,那么我们的地球、太阳、生物等一切物质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存在。
由于所有的物质可以产生和存在,是由一个个基本物质零距离接触的聚合发展而成的,并且物体始终大于基本物质,因此物质是实际存在的,所以说物质是具有实在性。
物质的固体性
很多事实证明,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所有物质或物体之间的距离都是可被度量的。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极其微小物质和运动物质是否可测。
当物质极其微小,并且我们的科学技术也还未达到能对其观测的能力时,那么它们具有可测性吗?
众所周知,任何物体(指比较大的、可以观测的物体)都在质量、体积上是有限的,是可测的。物体在“不丢失”结构物质的情况下,其体积和质量是固定表现的,所以可测量。如果物体为可测的,那么只有在其构成的基本物质必需在质量、体积、结构、形状上都为有限的固定表现时,由它们所构成的物体可测量。相反,如果构成物质的质量、体积上是可大可小时,那么物体的质量、体积、结构、形状也随之可大可小,我们则无法再对物体进行测量。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物质或物体的质量、体积是随时变化的,因此,使物质或物体之间的距离也随之成为不固定,使物质或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可测。反之,构成基本物质的质量、体积、结构、形状上为“固态”时,那么所构成的物体必然随之各方面表现出“固态”,此时物体质量、体积以及物体之间的距离是可测量的。根据事实证明,构成物体的基本物质在质量、体积、结构、形状上必然为“固态”,我们称之为“固体”的,这表明物质是具有固体性的,凡是固体的物质必然是可测量的。
对于极微小的物质的测量我们则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进行测定,我们可以用较大物体的“均分法”来表示其质量、体积的大小,所以,微小物质也是可测量的。我们现在还无法观察微小物质,由于它们实际存在,却又是现在“看不见”的,所以称它们为“虚体”存在,“虚体存在的物质”也称 “虚体性”。高速运动或定向运动状态下也可以表现出“虚体性”,比如:电风扇的扇叶、螺旋桨的桨叶等等,当它们定向旋转达到一定速度时,其扇叶或桨叶就表现出“虚体性”,而在此情况下,由于物质或物体是处于运动状态下,也是不可测量的,物质或物体运动时,由于“位置”不固定,所以使物质不可测。但这并不表示物质或物体是不能测量的,如果能够使其处于静态、位置固定时,它们还是可以测量的。
既然物质或物体在质量、体积、结构、形状及位置固定时都是可测的,那么物质则具有固体性,而固体的物质是不会随意“可大、可小”的。
这里所说的“虚体”并不等同于虚无,虚体是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下人们无法观测到的物质或物体的总称。这些被称为“虚体”的物质或物体是实际存在的,不是虚无的。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