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天文航天

我国航天工程育种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据报道,从召开的“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了解到,航天工程育种产业在我国农业、林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承担百颗卫星(飞船、探测器)的发射任务。该集团将通过加快空间航天育种技术的发展,联合各方力量,加强现代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据了解,早在1987年8月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利用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成功进行了农作物种子的太空搭载试验。至今,我国先后利用15颗返回式卫星和7艘神舟飞船,搭载了上千种作物种子、试管苗、生物菌种和材料,获得了大量产生变异的新性状品种。
目前,我国拥有经过太空搭载的农作物共计九大类393个品系,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的新品种达到70多个。据介绍,航天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明显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农产品质量,优化了农作物抗性,并为航天工程育种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年初,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被纳入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出台政策,要求加强航天工程育种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形成空间搭载长效机制,推进航天育种服务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此次论坛由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论坛就航天育种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航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代种业及相关政策探讨、空间诱变机理研究、航天工程育种技术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建立空间搭载实验长效机制等论题展开研讨与交流。
航天育种也被称为空间诱变育种、太空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地面模拟空间环境装置,通过空间环境,包括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通过严格的地面选育过程,获得优良农作物品种的过程。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