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地球物理

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广东省东莞市开工建设

10月20日上午,我国迄今最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广东省东莞市开工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广东省副省长宋海等有关领导出席奠基仪式。奠基仪式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主持。
刘延东在奠基仪式上说,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全会强调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技、文化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刘延东指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撑,对提升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优化我国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科技基础能力的战略举措。要着眼长远,科学组织,借鉴国际经验,加强科学原理的自主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创新,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和过程管理。要集聚一批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开展跨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拓展高层次国际科技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建成具有集聚效应的国家科研基地。要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培养凝聚海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和工程建设管理人才,不断提升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
据白春礼介绍,中国科学院是承担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主要力量,目前正在运行、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占全国的大部分,这些设施为国家与区域各类创新单元以及国内外各用户群体提供科研支撑服务,对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散裂中子源工程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
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选址于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预计2018年完成建设,总投资16.7亿元。建设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建设队伍会聚了我国老中青三代杰出科学和技术人才,高峰时期将达到约600人。
白春礼表示,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施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2020”的第一年,这一年也成为了散裂中子源工程建设的重要起点。散裂中子源不仅对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院省合作”的重中之重。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一个是科技“国家队”,一个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双方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建散裂中子源和散裂中子源国家实验室,有利于优化科研设施在全国的布局,增强我国南方经济强省的科研创新能力,对于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白春礼希望散裂中子源项目组能够认真学习和借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和发挥所有建设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精益求精,共克难关,努力把散裂中子源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多学科研究平台。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