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环境保护

报告称长江源冰川面积32年减少11.8%

据报道,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今在武汉公布第三次长江源综合考察技术成果报告。报告显示,长江源区的整体生态环境恶化发展相对较轻,冰川面积总体处于退缩状态。2009年冰川总面积在1977年基础上缩减了126.33平方公里,总面积减少了11.8%。长江源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生物多样性最集中与生态最敏感的地区,对整个流域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去年10月,长江委组织开展第三次长江源综合考察。
长江委新闻发言人、长江委办公室主任徐德毅今天解释,经过30多年变迁,长江源区的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等均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自然和人为因素使江源区局部水生态环境有所恶化、生物多样性有所消减,保护健康长江的任务艰巨。为此,长江委再次启动江源考察来求解长江江源保护良策,考察重点在于长江源区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考察队由近百名专家组成,对江源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地理、冰川、气象、地质、地球空间信息变迁等九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如此大规模和高规格的江源科考在治江史上尚属首次。整个考察活动历时约半个月,行程超过7000公里,考察队员们到冰川河谷中采集水样和生物标本,最终有20多人登临姜根迪如冰川。
 考察认为近50年来长江源区降水、蒸发及日照变化不明显;长江源区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缓慢上升,近10年来气温上升较快,近10年平均气温比上世纪60年代增加了1.42℃。总体来说,水资源量无显著变化趋势,但源头区有些站点近10年来水资源量增加较为明显;主要水文站的来沙量无趋势性变化。
考察认为冰川面积总体处于退缩状态,虽有1个小冰川处于前进状态,但总体处于退缩趋势。姜根迪如冰川是沱沱河发源地,它的变化为世人瞩目。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在1977年基础上,南支冰川退缩了690米,平均年退缩量为21米;北支冰川退缩了490米,平均年退缩量为15米。
长江源区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弱,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冻土及冻土环境退化、植被退化、冻融侵蚀和土地荒漠化等方面。就整体生态环境发展趋势而言,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发展相对较轻。但水生生物种类数低,生物量低,生物多样性低,特有性高;水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功能较差,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较弱。河流基本保持天然状态,地表水水质较好,符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级水功能区的水质保护目标要求。区域气候变化及冻土环境变化导致的区域草地植被退化,是长江源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0年,长江源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呈递减趋势,2000年至今,水土流失面积呈递增趋势。
长江委主任蔡其华表示,长江源区是维系整个长江流域水资源平衡的“水塔”。长江委将按照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原则,将长江源区划分为水能资源禁止开发区、规划保留区和开发利用区等三类,源头区为禁止开发区。长江委建议要加强长江源区的湿地和草场的保护,控制和规范长江源区工程建设、采矿、旅游、探险活动。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