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 掀开古蜀王国的神秘面纱

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文明之后,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代蜀国的都邑所在。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青羊区路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金沙遗址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民工在开挖当地一处居民建筑工地时被发现的。
这处沉睡了3000年的金沙遗址的发现,再次掀开了古蜀王国的神秘面纱。
据金沙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在考古人员不懈地勘探与发掘下,基本确认遗址的分布范围在5平方公里以上。在遗址内已发现了大型宫殿式建筑、祭祀活动场所、一般居住区、墓地等重要遗迹现象。通过对现有的现象分析,考古人员确定这里是古蜀王国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它沿着古河道的南岸分布,面积约10000平方米。
据考古专家介绍,古代蜀人最初很可能是在河岸上进行祭祀的,在祭祀仪式结束后便将祭品用土掩埋在河滩上。下次祭祀仪式以后又将祭品掩埋,这样层层掩埋垒叠,从商代晚期直至春秋早期,经历了长约500年的漫长岁月。祭祀区的发掘从2001年初就开始了。由于祭祀区的堆积情况极为复杂,出土的文物极其珍贵,很多文物还需即时进行保护,因此考古发掘的进度非常缓慢。
在祭祀活动场所的发掘中,已经发现了60多处与祭祀有关的遗存。从遗存情况与埋藏物品分析,这里的祭祀活动大体可以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甚至同一个阶段里使用的祭祀用品还有较大的差别。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这些发现使我们对金沙时期古蜀人的生活、生产、丧葬习俗、宗教祭祀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遗址的性质、年代等也有了基本的结论。从这个遗址的规模和一些高规格的重要遗迹、遗物的发现推测,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文明之后,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代蜀国的都邑所在。而金沙祭祀活动区宏大的场面则真实体现了古蜀王国雄厚的实力,琳琅满目的祭品承载着先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精美绝伦的文物凝聚着古代工匠们非凡的创造力。
在金沙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一座五代后蜀时期墓葬出土的墓碑上,将此处称为“金沙乡”,隶属当时的犀浦县,说明至少在五代时期“金沙”这一名称就已存在了,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金沙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金沙遗址的命名是在2001年。早在1995年—2000年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该遗址范围内的黄忠小区、三合花园、金都花园等地点进行过考古勘探与发掘,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大型房址、窑址、灰坑、墓葬等遗存,其文化特征主要是以陶尖底盏、尖底杯、圈足罐、高领罐、簋形器等为代表,其性质为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序列中的“十二桥文化”,时代约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当时的发现主要集中于黄忠村区域,因此将遗址定名为“黄忠村遗址”(考古学遗址的定名常以发现地的小地名来命名)。而金沙遗址的发现让考古工作者开始把金沙村的遗存与黄忠村遗址联系起来,认识到它们应是同一大型遗址的不同组成部分,考虑到发现大量珍贵文物的金沙村地点特别引人关注,就把包括黄忠村在内的遗址命名为“金沙遗址”。
神鸟金饰
据文献记载,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商业街大型船棺葬的发现属于开明蜀国统治者的遗存,成为开明蜀国在成都城区的重要标志,金沙遗址的发现所揭示的是过去文献完全没有记载的新的珍贵材料。
考古人员说,从金沙遗址所出土文物来分析,很多都是有特殊用途的礼器,应属当时蜀地最高统治阶层的遗物,这些遗物在风格上既与三星堆出土物相似,也存在某种差异,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太阳神鸟金饰,它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分布有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由4只飞鸟首足前后相接,4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中心的太阳向四周喷射出12道光芒,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所以又被称为“四鸟绕日”,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环绕太阳飞翔的4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12道太阳光芒与4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价值
据考古工作者从众多同时期遗址的综合情况分析,以金沙遗址的规模与等级最高,遗址内具有一定的规划和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每一个区内又都具有一定的布局结构,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高规格礼仪性用器和一些与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特殊遗迹现象,这些都是一般聚落所无法比拟的。
金沙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从金沙遗址的规模与等级来看,是目前成都平原众多遗址群中面积最大、堆积最丰富、出土器物等级最高的一处。因此可以说在公元前1200-前600年,金沙应是古蜀王国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也即是古蜀王国的第二个都城所在。此时,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同时存在着的几十处文化遗存,它们如同满天星斗,围绕在金沙遗址周围,一方面形成众星拱月的态势,烘托出金沙遗址在这一时期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一方面又与金沙遗址一起共同构架出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蜀王国强大宏伟的面貌。
“这就证明了以金沙为代表的蜀文化不仅与长江中游地区存在着深层的文化互动关系,同时又与北边的商周文化发生了密切接触和交流。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绽放的文明之光,向我们彰示了一种开放、精进的文化姿态及一个强势的古蜀政治、经济及宗教文化的格局。”考古人员说。
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南边缘地带是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遗址及出土文物而设立的主题公园式博物馆,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000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和园林区等部分组成。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陈列馆展览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为5个展厅,以金沙遗址所发掘的重要遗迹和遗物为主要内容,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以科学、通俗、生动、活泼的方式,从古蜀金沙王国的生态环境、建筑形态、生产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祭祀等方面,全面展示金沙文明的辉煌与灿烂。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古蜀文明最有代表性的展示场所之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独特的、不同于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文明以及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的青铜文明。
金沙遗址是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它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4个不同阶段。已有的发现证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华夏文明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金沙遗址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谜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可以说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揭示了一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代文明。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