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科技先驱

马克斯·冯·劳厄

马克斯·冯·劳厄(1879~1960)德国物理学家。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879生于科布伦茨附近的普法芬多费。1898年至1903年,先后在斯特拉斯堡大学,格丁根大学,慕尼黑大学学习。1903年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

劳厄
1905年至1909年,在柏林物理理论研究所担任普朗克的助手。1909年在慕尼黑大学,苏黎世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任教授。1919年任柏林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51年任普朗克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1949年被评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曾获得曼彻斯特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名誉学位,还是柏林、纽约、维也纳等科学院的院士。1960年4月23日在柏林逝世。劳厄是一位正直和有骨气的科学家,在整个第三帝国时期,他始终反对民族主义和德国的法西斯暴政,曾给予爱因斯坦巨大的精神援助。

中学毕业后,劳厄先后就读于斯特拉斯堡、格丁根、慕尼黑和柏林几所大学,听过希耳伯特、普朗克等大师的课。1904年他在普朗克指导下以《平行平面板上的干涉现象的理论》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随后留校做普朗克的助教。1909年劳厄到慕尼黑大学任教。那时索末菲的讲课和讨论班吸引了许多年青的物理学家来到慕尼黑,讨论的主题都与当时物理学在理论和实验方面的新的概念和发现有关。关于射线的本性的各种看法也是主题之一。劳厄认为X射线是电磁波,他在同一位博士研究生厄瓦耳交谈时,产生了用X射线照射晶体用以研究固体结构的想法。他设想X 射线是极短的电磁波,而晶体又是原子的有规则的三维排列,只要X射线的波长和晶体中原子的间距具有相同的数量级,那么当用X射线照射晶体时就应能观察到干涉现象。在劳厄的鼓励下,索末菲的助教弗里德里奇和伦琴的博士研究生克尼平在1912年4月开始了这项试验。他们把一个垂直于晶轴切割的平行晶片放在 X射线源和照相底片之间。果然在照相底片上显示出有规则的斑点群。劳厄的设想被证实了,一举解决了X 射线的本性问题,而且初步揭露了晶体的微观结构。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