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考古发现

澳大利亚惊现袋熊群葬地

袋熊复原标本
在昆士兰州偏远的一处化石产地中,发现了包括50个双门齿型生物(diprotodon)在内的化石骨骼,这其中有一个被命名为Kenny的标本,它的下颚骨长达70厘米。来自昆士兰博物馆的Scott Hocknull说,Kenny不仅是他所见过的最大的双门齿型动物之一,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标本之一,它的足趾长有反向的可以抓握起一个成年人的结构,双门齿类是袋熊与熊之间的过渡类型。这处化石产地出产了众多的巨型袋熊化石,能为研究双门齿类动物生活与繁盛提供线索。
Hocknull说,在考察的最初阶段,我差一点就错失了这一重要的化石产地,因为它深处沙漠内部,化石时代约为10~20万年前。这是一处古生物学家的福地,在这里,我们可以研究这些动物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生态等,化石数量的众多也确保能够精确重建当时的环境。当时澳洲气候发生了极剧的变化,使得这些巨型袋熊在寻找庇护所的过程中被沼泽所困,最终成为化石。双门齿类是地史时期最大的有袋类,生活于200~5万年前,可重达2.8吨,在澳洲土著居民出现的时期灭绝。
人类及气候变化究竟是不是袋熊灭绝的原因仍在争论中。其他诸多动物化石也在这里被发现,包括有毒巨蜥(megalania)的牙齿、巨鳄的牙齿和背板等。在大多数双门齿类尸体上都发现有巨鳄和巨蜥撕咬的痕迹。高约为2.5米的沙袋鼠(protemnodon),以及微小的蛙类、啮齿类和鱼类都在此处有发现。干旱地区鱼类的进化故事并不为人所知,因此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为何这些史前动物会长到如此大的体型,如史前鸸鹋、树栖鳄鱼和肉食性袋鼠,可能与当时不友好的气候与食物的极度缺乏有关。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