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历史谜团

乒乓外交比赛转播花絮:总理指示少用形容词

“乒乓外交”作为新中国的一次成功的外交战役而备受瞩目,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那场比赛。那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表演赛,确定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进行现场实况转播。
体育比赛中的现场实况转播,在当时可算是一种新鲜玩意儿。但怎么转播?解说些什么?出现哪些镜头?掌握到什么分寸?等等,却都是十分棘手的难题。
《乒乓外交高层内幕》一书对此有所披露。
不报比分的比赛
在中美两国那场著名的“小球推动大球”的比赛之前的1970年8月16日,中朝两队进行过一场“友谊表演赛”,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第一次转播中国选手与外国体育代表队的比赛。
中央广播事业局的主管部门对转播作了这样一些规定:(一)双方打到比分15之前,彼此相差不超过2分时,可以报比分;(二)双方比分打到15分以后,快接近比赛结果了,不再报比分;(三)每一局的结果不报,最后的总成绩不报;(四)转播员不使用目前谁领先、谁落后这种体育运动用语;(五)现场裁判宣布比分的声音不要从转播中传出去。
结果,转播以后听众、观众纷纷来信询问这究竟是这么回事?弄得当事人哭笑不得。不过,在当时看来,能转播这场比赛就已经很不错了。
像这样奇特的方式,这次在转播中国队和美国队友谊表演赛中肯定不能再用了。
最初的实况转播稿
4月12日上午,根据事先的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将拟好的中美乒乓球友谊赛实况转播稿(主要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呈报周恩来审阅。稿子最初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黄继辰、宋世雄拟出的,在现场转播中,宋世雄还插播了两段话,这两段话的内容亦是在表演赛前拟定的:
同志们:
这次随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迪克·迈尔斯,是多次参加国际乒乓球比赛的老运动员。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曾与我国运动员进行过比赛,也结下过一段友谊。前天晚上在首都机场休息室,迪克·迈尔斯看到前来欢迎他们的我国乒乓球教练员王传耀时,便主动迎上前去,紧握着王传耀的手说:“啊,王传耀,我们是老朋友。”王传耀也动情地说:“是啊!我们欢迎你们到我国来进行友好访问。”在前往旅馆的路上两个人又在车内坐在一块热情交谈。王传耀回顾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情景时,笑着说:“通过那次比赛,我们开始建立了友谊,在比赛前我们两人还在一起进行了练习。”迈尔斯说:“是的,那时候的情景是很值得回忆的。”他接着说,“我们的乒乓球运动员很早就想来中国访问,当我把将要来中国访问的消息告诉我国内的朋友时,他们也很高兴。”
双方怎么打就怎么说
接到报告后,周恩来针对广播和电视转播的问题作出指示:转播词应注意尽量少一点,不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双方怎么打就怎么说,不要说什么高超、精湛的球艺。
最初,这个“插播稿”的后面还有这样一段话:
王传耀说:“虽然美国政府敌视我们,但是我们两国人民和两国运动员是友好的。我相信,通过这次访问,将进一步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和运动员之间的友谊。”迈尔斯点点头说:“是的,谢谢!”
这一段看似冠冕堂皇,却带着不少宣传味道的话,也被周恩来在审稿时删除了。
相比而言,经周恩来审定删改过的插播稿,在当时来说已算得上是颇有人情味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