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历史谜团

清朝的俄罗斯旗人 原为雅克萨战争被抓战俘

两年前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遇到一名接待我们的当地导游,导游20岁左右,属于俄罗斯美少女,最有趣的是她能讲一口带老北京胡同口音的汉语,交谈后得知,她父亲是俄罗斯驻中国使馆的官员,小姑娘自小在北京上学,是在东直门“混”大的。
俄罗斯使馆在北京东直门内一片幽静的大院中。其面积之大,超过其它任何国家的使馆。
其实,这里从清初起,就是俄国在京的据点,自从康熙年间的中俄雅克萨战争后,远在英美等国还没有叩开天朝大门,无权来华传教的时候,俄罗斯成为了最早唯一有权和清朝进行合法贸易、经济交往的西方国家,并在北京东直门建成了第一座东正教堂。
在驻守北京的满族镶黄旗中,还有一支特殊的人群,那就是来自俄罗斯的旗人。他们是清代最早在北京定居的俄罗斯人。康熙给予了他们上三旗与满洲嫡系同等“在旗”的待遇,并按照民族习惯和信仰修建了北京东正教教堂(现俄罗斯大使馆位置),按八旗编制进行管理。
这些俄罗斯旗人来自雅克萨战争中被清军抓获的俄国战俘。有俄罗斯族,也有当时哥萨克中的西伯利亚各族人。因为被俘地点在黑龙江对岸的阿尔巴津城(中国称为“雅克萨”),所以,这个族群被称为“阿尔巴津人”。
康熙年间,阿尔巴津的哥萨克对清朝辖地骚扰,引起了清军的反击。
最终,哥萨克战败。清军俘获全城151个俘虏,其中有101人被带到北京。
当时八旗满洲佐领的标准丁额为100人。在北京的俄罗斯人达到百人,正好符合编设一个佐领的条件。公元1685年,这些阿尔巴津人被编在了负责保卫京畿的八旗兵的镶黄旗中,为镶黄旗满洲第四参领第17佐领,驻地在北京东直门外的胡家园胡同。不仅如此,清政府对俘虏中的军官分别赐予了四品至七品的官衔,同时像对其他满人一样,赐予了他们房屋、土地,并隔一定时间给予津贴补助。特别是,照顾到俘虏均为男性,为使他们安心做大清臣民,还将步军统领衙门里的女犯赐予他们为妻。
阿尔巴津人在北京的迅速满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身边女人的作用。配与他们为妻的,大部分是步军统领衙门的女犯。步军统领衙门是比较高级的衙门,女犯人绝不是等闲之辈,多数是高层“政治犯”妻小。这些女人不仅教他们满语、汉语和中国习俗,而且还大力灌输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开始学习中国的生活方式。阿尔巴津城哥萨克开始了安逸的旗人生活。
清政府怀柔远人赐给阿尔巴津人一座关帝庙,改建为“圣索菲亚”教堂,清政府尊重这些战俘的消息传到俄国以后,引起了俄国教会方面的高度重视,并于1695年千里迢迢地送来了承认“圣索菲亚”教堂的证书。沙俄随后派出了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道团。到19世纪末,估计有1000位阿尔巴津人居住在北京。
文革开始后,有几个阿尔巴津人家庭移居前苏联,但是绝大部分选择留在了中国。
他们主要居住在北京、天津、哈尔滨、海拉尔等地。阿尔巴津人的俄罗斯姓氏都根据谐音改成了汉姓──罗曼诺夫改为罗姓、哈巴洛夫改为何姓、雅克甫列夫改成姚姓、杜必宁改为杜姓、贺洛斯托夫改为贺姓等等。
1951年新中国进行民族识别时,北京城的所有阿尔巴津城哥萨克后代都被归入了满族。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