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科技谜题

破解柏拉图密码:宇宙基本结构可用数学诠释

作为“古希腊三贤”之一的柏拉图,有“古希腊黄金时代的爱因斯坦”之称。他的著作广为流传,同时也是西方文明的柱石之一。很多人认为,研究柏拉图的著作并不能仅从字面意义入手,柏拉图的真正思想都隐藏在书里,那些字里行间蕴藏着神秘的“柏拉图密码”。但是对于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密码,口水仗已打了千年。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者杰·肯尼迪(Jay Kennedy)博士近日宣称,通过五年的潜心研究,他已破解了柏拉图著作中的大部分密码。这些密码不仅证实了柏拉图是毕达哥拉斯的忠实“粉丝”——认同毕达哥拉斯的理念,即宇宙的基本结构可以用数学诠释;还隐藏着柏拉图不为人知的真实一面。
更具先锋意义的是,如果“柏拉图密码”得以证实,那么可以说早在牛顿用“数学表达科学”之前的2000多年,柏拉图就已经做到了。
“柏拉图密码”有多重要呢?在肯尼迪博士看来,至少有“博古通今”的作用,既可以认识西方文明的过去,也可以对未来看得更清楚。“宣扬民主和人权的西方文明究竟从何而来?在国与国,文明与文明的距离越来越近的今天,我们究竟会去向何方?”
“教书教出破解密码的密钥”
杰·肯尼迪博士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历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他对“柏拉图密码”深信不疑,认为要想破解它,就必须精通哲学和希腊数学、音乐。这就好比为了了解现代天文学的诞生,必须先了解古人的占星术;研究化学的起源需懂得炼金术一样。
肯尼迪博士的发现源于自己教授的两门课程: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古希腊数学及音乐。教着教着,肯尼迪就看出了其中的联系。当他把二者结合起来时,竟然产生了惊人的“化学反应”。
“教书教出了破解密码的密钥,我简直太幸运了!”肯尼迪博士难掩兴奋之情,“就像找到了一个古墓,里面藏着由耶稣亲笔撰写的福音书一样”。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化学反应”让坐了五年“冷板凳”的大学教授茅塞顿开呢?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原稿的经年琢磨,肯尼迪发现作者竟然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符号在写作,而这种符号正是古希腊著名学者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用于传递信息的“暗语”。
古希腊人认为,音乐是解答数学、破解宇宙奥秘的钥匙。柏拉图正是运用古希腊音阶进行写作,把他的思想用音阶编织进了字里行间,构成一幅美妙得足以迷惑敌人和后人的经典作品。
柏拉图文章的行数有秘密
其实柏拉图并不是一个喜欢躲躲藏藏的人,但是遥想当年,柏拉图的几位老师都因为思想激进被视为异端,受到当局通缉或杀害,比如苏格拉底就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判处死刑。身为他们的弟子在感到由衷痛心的同时,只能动用自己聪慧的大脑,把当时的先进思想——用科学和数学取代希腊传统的“奥林匹克神明”——层层包裹起来。
根据以字行标准长度测量书籍规模这一方法,肯尼迪博士用电脑将柏拉图手稿还原至原来的形式,即每行35个字,没有空档或标点符号。结果他发现,柏拉图的作品中,绝大多数行数都是12的整数倍。如《申辩篇》(Apology)有1200行;《普罗泰戈拉篇》(Protagoras)、《克拉底鲁篇》(Cratylus)、《斐勒布篇》(Philebus)和《会饮篇》(Symposium)均为2400行;《高尔吉亚篇》(Gorgias)有3600行;《理想国》(Republic)12200行。
为什么行数都和数字12有关?肯尼迪博士认定这绝非“纯属巧合”。12音符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音乐理论,柏拉图利用12个音符控制行文的节奏,有规律地插入象征性的段落。众所周知,柏拉图的大部分著作都以对话体的形式写成。通过计算行数,柏拉图能按照固定的间隔在对话中加入关键的内容。
听起来有点像丹·布朗的小说,但肯尼迪博士相信,柏拉图著作中确实存在数学和音乐密码,从而使他的作品充满着音乐的架构。
隐藏在行数中的神秘音符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12个音符中两两配对时听上去会比别的组合更加和谐,例如相差8度音阶的两个音符放在一起时会很悦耳。如果将最后的第12音符作为固定音符,其他音符和它配对后便被区分为两类:和谐音符与不和谐音符。前者由2、3、4、6、8、9组成;不和谐音符则是1、5、7、10、11。
肯尼迪将柏拉图的手稿等分成12段后,便发现柏拉图的文字与毕达哥拉斯学派使用的12音符契合得严丝合缝。他将一些关键性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内容,如重要的概念和叙述转折放在每12个字符衔接处。那些积极的、正面的词汇配的都是悦耳的第2、3、4、6、8、9音,而负面的,比如战争或死亡的词汇往往会用不和谐的第1、5、7、10、11音。
以柏拉图的《会饮篇》为例,第2、3段落赞美了神和神圣的爱;第4、6段通过喜剧作家和诡辩者之口,表达对情爱的褒扬;在第8、9段,女祭司黛娥缇玛提出对完美的追求,更将爱神形容为一条灵魂层层提升的阶梯。
而在那些不和谐音符处,所描述的事物又是截然相反的基调。第1段以宿醉的痛苦开始;第5段出现了嘲讽、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第7段中,黛娥缇玛反驳苏格拉底说:爱神并非神明。第10段中,阿尔基比亚德讽刺苏格拉底是一只丑陋的半人半兽,第11段里充斥着阿尔基比亚德羞耻、苦恼的情绪和对战争的描述。同样的规律也能在《斐多篇》等大部分作品中找到。
若隐若现的“黄金分割”律
柏拉图的作品不仅用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音乐理论,甚至还可能暗含毕达哥拉斯提出的“黄金分割”定律。虽然他没有直接提及0.618的黄金比例,却在《理想国》中谈到了线寓(divided line),即宇宙万物都代表一连串不平均的分裂。
此前曾有多位学者指出,线寓或许暗示黄金分割。而肯尼迪博士指出,柏拉图在文中提出线寓的段落,正好位于《理想国》全书篇幅61.7%的位置,接近黄金分割点。事实上其它作品里也有类似的情况,《会饮篇》中,苏格拉底谈到,哲学家处在无知和智慧的分界线上,这些文字也正好处于全书的61.6%处。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他的名言是“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柏拉图曾经在意大利南部见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这次经历对他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很多观点都折射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性光辉,特别是他坚定地认为,数学和数字被赋予了宇宙的秘密,通过音乐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著作结构中有数学和音乐
柏拉图对话体著作中的繁复结构一直是学者们激烈讨论的话题,因为它们并不符合最常见的“发展-危机-结果”的叙事模式,显得有些杂乱散漫。也正是在如此纷繁复杂的背后,柏拉图表达出向毕达哥拉斯音乐理论的致敬。后人在阅读时,情感时有起伏,仿佛是作者手中的一件乐器,奏响了谜一般的音乐篇章。
两千多年来,人们都专注于理解柏拉图著作的字面意义。肯尼迪博士的研究独辟蹊径,透过文字进入其背后的隐秘。研究古希腊音乐的权威学者安德鲁•巴克教授评价说,肯尼迪的研究结果太难用巧合来解释,如果这些规律被其他学者证明属实,将揭示柏拉图惊人的创作方式。待到其余2000多页的“柏拉图密码”破解之时,没准世人会对科学、数学、音乐及哲学的起源有全新的理解。或者至少它将解释一个让很多当代学者困惑的问题,即为什么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一直宣称自己的老师是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