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奇闻奇观

贵州侗族最古老的“妇女节” 祭祀“萨玛”

贵州侗族最古老的“妇女节”
前往寨里的“萨玛祠”参加祭祀活动. 2012年12月19日,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不少侗族村寨举行“萨玛节”民间祭“萨”仪式,祭奠其共同的祖先神灵“萨玛”。车江乡月寨祭“萨”仪式长达两个多小时,隆重而神秘、令人倍感神圣和庄重。
寨老在祭“萨玛”仪式中开路. 参加祭祀活动除了有几名村中男性寨老作为开路使者参加外,其余为已婚妇女。妇女摘一枝“千年矮”(常青树枝)插于发髻之上. 祭祀活动开始,先由管萨人烧好茶水,给“萨”敬香献茶。身着盛装的各家女主人排队进入圣母祠每人上前喝上一口祖母茶,摘一枝“千年艾”(常青树枝)插于发髻之上。
寨老和妇女在寨子里的广场上手牵手进行“踩歌堂”。 最后来到寨子里的广场上,手牵手进行“踩歌堂”,意为和“萨玛”一起载歌载舞,祀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踩歌堂”大约进行10分左右后,人们护送“萨玛”回到寨中萨玛祠,将象征“萨玛”的雨伞请回祠中后,整个仪式方才结束。
德高望重的侗族寨老和妇女围着一株“千年矮”的常青树祭“萨玛”。 萨玛,也称萨岁,侗语“萨”即祖母,“玛”即“大”,“萨玛”就是大祖母。相传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有一位英勇善战的侗族女首领在反击外族霸主入侵的战争中屡建奇功,人们对她无限崇拜。不幸的是在一次战斗中她陷入绝境,最终跳崖就义。侗族人景仰她的才干和气节,将她奉为能给本民族带来平安和幸福的神灵,尊称她为“萨玛”。
车江乡月寨的侗族妇女在祭祀活动中拜土地神。 历史上侗族人出征、狩猎、开山、修路、建屋、生育、外出求财等重大活动,都要到萨玛祠祭萨,请求萨玛保佑。凡家庭不和、邻里纠纷、违反村规民约等,都到萨玛祠起誓,请萨玛圣裁。小孩生病,或遇到不测、村寨里发生火警、以及人力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时,都要到萨玛祠求助,以保平安无事。其祭祀习俗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
为了纪念死去的“萨玛”,人们在村寨中间的坪坝上垒起土堆,即萨坛,作为供奉和祭祀萨的场所。后来,部分侗族地区的萨坛改成了小木屋。到了清代光绪年间,榕江三宝侗乡各村寨的露天萨坛先后改建成砖砌的“然萨玛”,即萨玛屋。场所显得庄重而神秘。屋里放一把半开的黑伞,黑伞下垒有一堆石头,象征侗族人在萨玛英灵的护佑下团结坚强,幸福安康。萨屋前一般都栽有柏树或杉树和千年矮(一种灌木植物),以示萨玛的英灵万古长存。
寨老及妇女在“踩歌堂”活动中将“萨玛”护卫在中间, 据了解,2006年榕江侗族萨玛节被列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在上海文化产业年会上,萨玛节被评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最具文化传承奖。
车江乡月寨的“登萨”在“萨玛”祠手持象征“萨玛”的雨伞. 然后跟随手持象征“萨玛”的雨伞的“登萨”绕寨一周,祭拜大大小小的土地庙。
 寨老手持为后面来人指路的“表”祭“萨玛”。 “萨玛节”是流传于贵州省榕江县侗族地区的—种盛大的祭祀活动。是侗族现存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一般只允许已婚的妇女和少数德高望重的寨老参加,被人们称之为“侗族的妇女节”,是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