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考古发现

研究发现元代水利专家已建成“草原都江堰”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专家近日对元上都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和历史文献研究发现,早在700多年前,元上都近郊就有了用来防洪的铁幡竿渠,这一古老的水利工程被后人形象比喻为“草原都江堰”。
据介绍,铁幡竿渠遗址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外苑城西北部城外,是当时排泄山洪、防御水患、维护都城安全的重要设施。
最新考古调查发现,在元上都遗址北部,东起龙岗东侧的山坡下,西至城西北角的哈登台敖包下,有一道古栏洪坝的遗迹。拦洪坝用黄土版筑,遗址清晰,全长6公里,高4米,基宽12米,顶宽4米。坝北迎水,南侧又附土堤以加固。坝西头留溢洪口,下接溢洪渠,流入滦河上游的上都河。这些堤坝渠道就是著名的铁幡竿渠,它像一个簸箕围着上都城。
《元史》等史料记录了设计、修建铁幡竿渠的故事。据记载,元上都北依龙岗山,城西北有一山阙,雨季时,都城以及城外的行殿等常遭水患。为有效排泄来自上都城西北山阙的山洪,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于1298年设计了这一防洪工程。
《四部丛刊》中的《国朝文类》也记载,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召公(郭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主持修建铁幡竿渠的官员觉得郭守敬言过其实,不愿多花钱,私自将渠道的宽度缩减了三分之一。第二年,大雨如注,山洪暴发,缩减后的渠道根本容不下凶猛的洪水,结果洪水泛滥,将两岸人畜帐篷都淹没了,还差点把元成宗铁穆耳的行宫冲垮。
李艳阳表示,铁幡竿渠遗址不仅是中国古代北方水利工程史上保留下来的一个完整实例,而且对于研究古代草原都城建设中的御洪系统具有重要价值。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