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环境保护

兑现气候变化承诺 道路仍漫长

12月9日,参加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代表们谈判至深夜。
当《京都议定书》这份世界上唯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议在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获得通过时,它其实只是一个首期减排目标。德班气候大会在经过多日的艰难磋商后,终于得到了所有排放大国的初步承诺,同意最终将加入一个国际碳减排计划,这也只是一笔微不足道的“分期偿还”,算是让联合国在阻止全球过度变暖方面保留了一定的价值。
但环保人士所期望的远不止于此。不过,说服原本不具有《京都议定书》减排义务的主要排放国中国和印度、以及签署但不批准《京都议定书》的美国一起同意一个全球性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尽管只是前进了一小步,却仍是此前的气候大会所未能取得的成功。
“国际目标有两个作用。它们激励和强化各国的国内政策,并给国家和投资者定心丸,让他们相信政策将持续下去。”伦敦经济学院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客座教授迈克尔·雅各布说,“说到底,减排的驱动力来自国内政策,而不是国际目标。德班只能为此提供基础。”
据报道,将京都原则贯彻到自己立法之中的欧盟带头推动了这一协议的达成,希望由此产生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自上而下的合约,而不是采用美国和其他国家所青睐的自下而上的办法,即仅仅依靠国内立法和自愿承诺来减排。
“我们认为需要一个多边体系。”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波兰的环境部长马尔钦·科罗莱克说。
欧盟气候专员康妮·赫泽高曾多次表示,欧盟自身的经验证明,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目标正是确保行动得以实施的手段。
除了在《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所作的承诺,欧盟还有自己的三个2020年环保目标,其中两个具有法律约束力,另一个是非强制性的。
欧盟正走在减排20%、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20%的强制性目标的轨道上。但预计,即便采取绝缘以及更好的建筑设计等措施,也只能完成将能源效率提高20%这个非强制性目标的一半。
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也并不是万能的。拥有丰富油砂资源的加拿大在减少碳排放增长方面面临着资金挑战,虽然理论上它需承担第一承诺期的减排义务,但实际上它已明确表示无意完成其目标,日前更是正式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
世界自然基金会欧洲气候和能源政策负责人贾森·安德森表示,气候变化谈判只是通往绿色未来的一个非常复杂的论坛。
与此同时,一场商业推动的绿色技术竞赛正在加速。作为两个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和美国是这场绿色能源竞赛的掌舵人。两国都在积极采用绿色技术。
美国皮尤环境集团说,2010年,中国在低碳能源技术方面的投资达到540亿美元(约为3429亿元人民币),而美国为340亿美元(约为2160亿元人民币)。
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国印度也很紧张,它担心具有约束力的排放目标可能会绑架其经济增长,但它同样也已开始走向了绿色发展之路。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