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环境保护

专家:碳排放权交易一串问题待解

广东省近日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同时成立广州碳排放交易所,于2012—2020年期间分三期推动试点交易工作,被纳入控排范围的包括电力、水泥、钢铁、纺织等行业。
我认为,这是广东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毕竟目前离2020年美国正式启动向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时间不足八年了,除非广东今后不再向美国市场输出制造产品,否则,如果产品的碳排放不达标,面临的则是对方征收的惩罚性的碳关税。因而,通过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推行,逐步让减排压力比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既了解节能减排的迫切性,也了解碳排放交易的具体操作和流程,并作出相应的成本控制规划,似乎迫在眉睫。
然而,节能减排道路之漫长,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各方人士付出大量的耐心和努力。日前启动的碳排放交易试点,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此,我们不应低估其中的困难和阻力。
首先,碳排放量的测度(又称“碳审计”)如何保证准确、科学、公平?我们固然可以根据一些行业的研究报告大致上对一个行业的碳排放量做出估算,并推算及分配给相关从业企业一定的碳排放量指标,可是如何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度?而制造企业碳排放量的核定该如何进行才符合科学和公平原则,则更值得仔细考量。例如,如果一家企业在广东和湖南都有厂房和生产工序,如何确保其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只是在广东产生而不是源于湖南?如果碳排放行为是跨省(市),甚至是跨境的,如何合理界定其碳排放指标和额度?
其次,从事碳审计的机构是哪些?执业资格如何确定?是完全听令于政府,还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些机构是否具有公信力?如果行业和企业对碳审计的结果有所质疑,有申诉机制吗?
再者,即使碳审计结果确认无误,那么碳排放权该如何定价呢?据报道,广东省发改委将依据相关控排企业2010年至2012年二氧化碳历史排放情况,结合所属行业特点,一次性向控排企业发放2013年至2015年各年度的碳排放权配额。姑且不说这些企业获得发放的碳排放权配额是否合理,但是始终存在着配额如何合理定价的问题。既不能太高,因为太高会对企业经营成本产生太大的影响;又不能太低,因为太低则难以真正实现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理想的情形是,配额的价格应该由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这也是广州成立碳排放交易所的目的所在。但是,如果碳排放权交易不活跃,或者参与交易的控排企业数量不多,则难以形成真正意义的碳排放交易权的价格。而价格不合理,碳排放权交易的预期目标就难以实现。
最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能否成功,还取决于超额排放企业是否真正受到相关的处罚。国企、民企甚至外企在碳排放的待遇上是否一视同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对国企的处罚会否变相成为对政府财政的负担?毕竟,对国企的罚款有可能变为国企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同时,既然有处罚机制,也应该有奖励机制,对于一些节能减排表现突出的行业和企业如何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的机制予以补偿或奖励?这次广东省林业厅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了合作推动林业碳汇交易协议,其本质就是希望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补偿机制,我认为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尝试。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