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天文航天

50光年外发现潜在宜居行星:地表60度左右

据报道,近期,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HARPS设备的天文学家们在一颗红矮星Gliese 163周围宜居带内发现一颗新的潜在系外宜居行星。
这是一幅示意图,展示的是围绕恒星Gliese 163运行的最内侧两颗行星(即
b和c)的相对大小。另外科学家们高度怀疑在更外侧的轨道上还有
第三颗行星(d,图上没有标出)。
按照惯例这颗行星被命名为Gliese 163c,其质量约为6.9倍地球质量,围绕其中央母恒星的公转周期约为26天。它已经被归入系外行星中的“超级地球”类别,这是指那些质量和地球接近,远小于木星乃至天王星,海王星等气态巨行星的系外行星类别。一般认为“超级地球”的判定标准是:质量约为地球的2~10倍,并且主要由水和岩石物质组成。Gliese 163是一颗距离地球仅有约50光年,位于剑鱼座的近距离红矮星。而之前发现的另一颗更大一些的系外行星Gliese 163b同样围绕这颗红矮星运行,但是距离恒星更近,因此其公转周期仅有9天。而在距离更远的位置上,科学家们怀疑还有一颗尚待证实的行星在围绕运行。
Gliese 163c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8~2.4倍,这一数值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其主要组成物质中水和岩石各自所占的比例。相比之下,这颗行星从其母恒星处所获得的光照量比地球多出大约40%,这将使其温度更高一些。相比之下,金星获得的太阳光照比地球多出90%。我们暂时还不了解这颗行星大气的组成成分,然而如果我们假设其拥有和地球相类似的大气成分,是地球大气的放大版,那么其地表温度将会是60摄氏度左右。地球上的大多数复杂生命体,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都无法在超过50摄氏度的环境中存活。然而一些嗜极生命体却已经被证明可以在这一温度,甚至更高的温度环境下生存。
系外宜居行星的探测发现步伐正在不断加速。目前有6颗系外行星被归入“潜在宜居行星”的行列,其中包括饱受争议的Gliese 581g,其中的大部分是在去年一年内发现的。在这全部6颗入选行星中有4颗,包括Gliese 581d,Gliese 667Cc, Gliese 581g,加上最近的这颗 Gliese 163c,都是围绕红矮星运行的(即光谱型为M的恒星)。HD 85512b围绕一颗K型恒星运行,这种恒星的大小介于红矮星和太阳之间。只有Kepler-22b围绕一颗类太阳恒星(G型恒星)运行。所有这些行星都比地球大,但是仍然被认为是宜居的,至少对于简单的生命体而言是如此。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构建更好的地基或天基观测系统,以便在未来数十年内探测到更小的行星,那些行星体将更加接近地球的情况。
围绕红矮星运行的宜居行星的问题长期以来就充满着争议性。这些行星和红矮星之间的潮汐效应可能会让这些行星拥有更多的热能,甚至形成潮汐锁定,也就是永远以同一面面对其绕转的母恒星。除此之外,红矮星的恒星活动要比类太阳恒星更强一些,剧烈的星风可能会造成围绕其运行的行星更快地失去其大气层。这些因素可能会让那些较小的行星体难以让生命生存,但是对于那些拥有较浓厚大气层的行星而言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而所谓的“超级地球”正是这一类行星的理想候选者。在我们的太阳系中缺乏“超级地球”的案例。其所拥有的8大行星要么属于最小的类地岩石行星,如地球,要么就是巨大的气态巨行星,如木星。因此对于那些围绕一颗红矮星——一种和太阳完全不同的恒星类型运行的超级地球的探测和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得评估其潜在宜居性。
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项目目前已经在其超过2300颗待确认疑似系外行星候选目标中探测到大约27颗潜在的宜居行星体,其中有一部分看起来似乎和地球非常相似。不幸的是,这些行星体和我们之间的距离相比Gliese 163都太过遥远了,因此我们几乎没有办法能在未来真正确定其是否拥有宜居环境。然而对于开普勒项目的数据进行的统计学分析显示这些行星体在银河系中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因此,在我们近距离范围的空间内还有很多类地行星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这一在红矮星Gliese 163周围发现的新行星是由欧洲HARPS小组确认的,该研究组的负责人是法国格勒诺布尔行星学研究所的艾克萨维尔·邦菲尔斯(Xavier Bonfils)。其他参与此项研究的还包括来自法国,德国,葡萄牙,瑞士和比利时的科学家。有关系外行星Gliese 163c被发现的消息是由该小组成员,格勒诺布尔天文台的特里·弗维尔(Thierry Forveille)在此间于8月27~31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大会(IAU)上宣布的。而有关此项发现的论文也已经被提交《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