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天文航天

欧洲空间天文台观测不同波段下的仙女座星系

据报道,欧洲空间局多个空间望远镜组成观测阵列对银河系的近邻——M31仙女座星系进行不同波段下的观测。这些观测波段大多数是肉眼无法看见的,不同的波段在某一程度上揭示了该星系在未来演变的相关征候。
可见光波段下的仙女座星系
众说周知,可见光波段可以被地基天文台和我们的肉眼所见,也是能最为直观地反应出星系内部的恒星的分布情况,然而这仅仅是电磁辐射光谱全波段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不同波段下的光谱不可被肉眼所察觉,比如,微波、X射线等,但是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光谱可以被欧洲空间局位于地球轨道上的天文望远镜阵列所观测。
该项任务起始于波长较长的波段,由普朗克空间天文台执行,主要收集微波波段的参数,图像显示:在仙女座星系悬臂附近出现几处难以置信的极低温尘埃带,这些尘埃带的温度只在绝对零度以上10°左右。比这些极低温尘埃带的温度稍微高一些的尘埃结构则由赫歇尔空间望远镜观测,波段位于近红外附近。而这些低温尘埃结构周围正是仙女星系恒星诞生的区域。而牛顿-XMM空间望远镜主要负责紫外以及X射线波段的观测任务,主要观测对象是星系中较为古老的恒星,大多数被观测的恒星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或者已经爆发终结,爆发所产生的冲击波扫过附近的宇宙空间。对仙女座星系的全面监测计划始于2002,在这期间,牛顿-XMM已完成对仙女座星系内部多数变星的观测统计,其中包括一些较为知名的新星(新星和超新星是变星的一个类别)爆发。
多波段叠加下的仙女座星系
由牛顿-XMM传回的紫外波段数据显示:这些紫外线来自星系内部的超大质量恒星。这些年轻的恒星却不会存在太长的时间,由于它们的质量超大,在相当于太阳质量8-25倍的区间内,他们将很快耗尽自身的核燃料,并在演化的后期,星核与外层结构分离之时,以超新星爆发终结一切,自其诞生到最后爆发,这整个过程通常在几千万年内结束。超新星爆发所产生的紫外线被那些尘埃团所吸收,并以近红外波段的形式释放出来,而从星系全域紫外图上看,相比较那些漆黑的太空,哪儿紫外强度较强就显而易见了。
将这些不同波段的观测图像叠加(图二)在一起,就呈现出不同颜色下的仙女座星系,可以对星系内部结构以及相关元素或者天体的分布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探寻该星系未来的演变趋势,和研究星系内部恒星的生命周期。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