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考古发现

战国墓群结束野外发掘 青铜剑揭秘墓主身份

“这次出土文物之丰富,出人意料”。石家庄张杨村战国墓群野外发掘正式结束,12座墓葬共计出土文物120多件,初步推断年代为战国中晚期,距今两千多年。
出土的青铜剑
今年5月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平山县两河乡张杨村发现一处战国墓群,约有古墓葬16座,位于享誉海内外的中山国遗址范围内。随后河北省文研所与石家庄市文研所共同组成考古队展开发掘。刘连强透露起初他们以为是平民墓,之后的发掘改变了他们的既定印象,“一些墓葬有棺有椁,按礼制不是平民的规格。再就是出土文物,譬如几乎每墓必出的带钩,样式繁多,加工精美,在同类墓群中很少见。这些都表明墓主人身份绝非一般百姓”。他透露在墓葬群东北方高地上的一座墓中出土一组陶器,其中一件鸭形尊在高级别墓葬中较为常见。
值得一提的是一把青铜剑的出土,揭开其中一位墓主的身份。“应该是墓主人随身携带的武器,因此这位墓主是位战国武士”。这把战国剑的风采,长约46厘米,尽管剑身还有泥土和锈蚀,但依旧寒光闪闪,拿在手中分量十足。
张杨村战国墓群的墓主人究竟是什么人?刘连强表示该墓群就在中山国都城附近:“离都城有两公里,位于中山王陵以南一公里,初步推断应该是中山国人或其后裔,墓主人身份不算特别高,但也绝不是很低。”
张杨村战国墓群还显示了一些奇特的丧葬习俗,譬如“毁器”。刘连强解释说:“就是把陪葬品毁坏后再放到墓主人身边埋起来,这一现象在中国考古中很罕见,在河北更是如此。”他介绍说此次发掘中有两个古墓有这种现象。之所以把陪葬品弄坏主要是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避邪,二是古人相信只有“毁器”才能在另一个世界使用。
张杨村战国墓群出土的文物,引发了多种猜测。“譬如那位佩带青铜剑的战国武士墓中出土的几件文物,有个巴掌大的方形青铜片,其中一面上有钮,还有红色线条画成的方格,起初以为是棋盘,但现在我们更倾向于这应该是个铜镜”,刘连强还向记者出示了12个大小相似的椭圆形石子,“也是武士墓中出土的石子,没有人工打磨迹象,根据形状、大小和材质看,有可能是中山国人消遣娱乐用的六博棋”。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