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自然科学

白唇鹿

白唇鹿为大型鹿类,体型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故名“白唇鹿”,为我国特产动物。
白唇鹿
体重在200公斤以上,体长1.55米至1.9米,肩高1.2米至1.45米,臀高1.15米至1.35米,站立时,其肩部略高于臀部。耳长而尖。雄鹿具茸角,一般有5叉,个别老年雄体可达6叉,眉枝与次枝相距远,次枝长,主枝略侧扁。因其角叉的分叉处特别宽扁,故也称做扁角鹿。雌鹿无角,鼻端裸露,上下嘴唇,鼻端四周及下颌终年纯白色。臀部具淡黄色块斑。毛被及色调在冬夏有差别。冬季毛被厚,毛略粗而稍有弹性,毛形直,毛尖处稍弯曲,通体呈现一致的枯黄褐色,胸腹及四肢内侧乳白或棕白色,四肢下端棕黄浅褐色,臀斑黄白色;夏季毛被薄而致密,通体色调多变异,有褐棕色、灰褐色或灰棕色等,臀斑棕色或黄棕色。出生鹿羔毛被柔软,在浅棕色的体背分布有不规则的斑点。
白唇鹿是一种生活于高寒地区的山地动物,分布海拔较高,活动于3500-5000m的森林灌丛、灌丛草甸及高山草甸草原地带,尤以林线一带为其最适活动的生境。有垂直迁移现象,由于食物和水源关系或者由于被追猎,它们还可作长达100-200km的水平迁移。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它们比较固定的徘徊于一座水草灌木丰盛的大山周围。喜营群栖生活,非生殖季节雌雄分群生活,这时正值雄鹿长茸期间,一般7-8只组成雄鹿群活动于较高的山腰、山脊附近,受惊时均向高处逃窜;雌鹿常10-30多只与亚成体和幼兽一起组成家族性的鹿群,多活动于山体的下部、受惊扰却朝较低处逃逸。到繁殖季节集群可多达数十,乃至一百余只。白唇鹿于晨昏采食,以高原生长的草本为主,也啃食山柳、金腊梅、高山栎和小叶杜鹃等灌木的嫩枝叶。它们还有舔食盐碱的习性,以春夏季较为常见。它们的发情交配期多在9-10月,孕期约8-9月,翌年5-7月产仔。雄性幼鹿次年开始长出茸角,但不分叉。3岁性成熟,并开始分叉。
藏族群众多视为“神鹿”,鹿类资源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但自1958年开始对白唇鹿等鹿类资源进行猎杀利用,到70年代后期虽然各地管理部门重视和提倡保护,但由于经济价值大,交通闭塞,非法猎杀仍禁而不止,在青海治多1968年曾发现有800只的鹿群,但多数被捕后运送到养鹿场,以后再也看不见这样的鹿群。加上各地捕捉初生幼鹿进行饲养,对野外种群增长影响较大。白唇鹿分布区域多属牧区,由于畜牧业扩大,草场退化,严重地影响了它们的活动、食物基地和分布状况,致使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如四川盆地西缘和甘肃等山地,它们的分布已呈岛状,社群间缺少基因交换,遗传逐渐衰竭。

上一篇:中华鲟
下一篇:水鹿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